用奋斗的青春书写产业工人传奇航空工业哈飞

甘露聚糖肽副作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328642.html
从普通铣床练起,自学制图和编程,利用网络查找新的数控加工技术,几十万字的学习笔记记录了他的成长。多年来,他先后参与直9、AC、运12F等型号和多项重大项目研制,累计自制工装夹具多套,实现技术创新项,申报国家专利8项,解决多项重大攻关课题……他就是第24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航空工业哈飞高级技师、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秦世俊。

执着追梦一年晋升高级工

“我也要像爸爸一样,长大以后造飞机。”这是秦世俊从小的梦想。19岁那年,心怀航空梦想的秦世俊从哈飞技校模具钳工专业毕业,被安排到哈飞数控铣工岗位。

由于专业不对口,刚来时秦世俊只能帮师傅打下手。但他暗下决心,从普通铣床练起,在实践中细心体会铣削加工的要领。熟练后,他转战数控机床,从零件装夹、机床操作等基础知识开始学起。

业务逐渐熟练后,秦世俊对工作有了自己的思考。当时,他接到了一个零件加工任务,因为数模和锻造的外形有很大差异不能用编程加工,多年来只能采取手动加工,秦世俊心想,这个活儿批量大,每次加工都需要耗费很多精力而且质量还不稳定,他决定自己琢磨编程方法。去机床采集点位,汇编程序,反复试验,秦世俊得出了他“自创”的加工方案。经过数字化吻合,大家惊奇地发现他研究的加工方案比以往的加工效率提高了8倍,零件的一次交检合格率更是达到了百分之百。

入职不满一年,他就在哈尔滨市数控工人技术比武中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晋升为高级工。

秦世俊正在自检加工后的零件。

精益求精攻坚克难“专业户”

秦世俊是个爱钻研的人,在高效完成工作的同时,他还做起了攻坚克难“专业户”。

扭轴是直升机的关键件,由于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时间节点紧,这个零件成了“烫手的山芋”,车间里一时没人敢接招,但秦世俊选择迎难而上。长长的轴体需要与机床平行装夹,一端固定住了,另一端就会产生倾斜。为了解决零件的装夹问题,他研制出了一套可分解的抱胎夹紧工装。

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他把试验安排在午夜12点以后,经常一干一个通宵。一次次试验,一次次失败,终于,经过3天近20多次的改进,这套工装终于在轴体的中间位置形成了有效支撑,保证了加工精度,并将生产效率提高了4倍。

秦世俊正在自检加工后的零件。

还有一次,在加工某型飞机的关键零件时,由于法国专家对零件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高且加工周期短,厂里面临困难。这时,秦世俊主动请缨,与法国专家反复研讨、交流和试验,最终确定了加工方法。当一件件零件完美出炉时,挑剔的法国专家禁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传道授业打造“钢铁团队”

技艺精湛了,秦世俊成了师傅。在秦世俊看来,一个人强大不算什么,只有技术工人的队伍强大了,“航空梦”才能早日实现。

秦世俊把十几年摸索出来的技能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年初,公司在秦世俊所在“现场攻关组”的基础上,吸收部分劳模、骨干和相关工艺、编程及检验人员,创建了以秦世俊领衔的高技能人才(劳模)创新工作室,围绕飞机起落架和旋翼零部件生产,展开技术创新、技术攻关和技能传授等工作。一次,机加工段在加工某一批零件时出现问题,他立即指导工作室的3名技术人员逐一排查生产流程记录,进行“会诊”,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该批次零件一次交检合格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99.9%。

秦世俊工作室成员都已成长为公司科研生产骨干。

目前,他所带领的班组担负着车间60%的生产任务,参与研制生产关键件40余种、重要件90余种、一般件余种,全年创新创效及改进改善项目40余项,成为远近闻名的“钢铁团队”。

如今,秦世俊工作室成员都已成长为公司科研生产骨干,工作室也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以“攻难关、喜发明、爱创造”而著称,成为职工公认的难题攻关基地和人才培养摇篮。

·END·

主审:李白石

编辑:田园

扫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feizx.com/hfjc/5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