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编者的话:近日,新一轮国企改革浪潮正在全国各地加速推进,迄今已先后有超过20个省市出台了国企改革方案,与此同时,国企改革概念股在A股市场中的涨势也是如火如荼。分析人士认为,这场超过万亿元资金的资产改革盛宴,正成为股市由熊转牛的原动力。可以看到,国企改革除了带来层出不穷的资产重组题材外,在传统产业内生性增长动力缺失后,将带来和创造出外延式增长的新动力
统计显示,目前沪深两市具有央企背景或是属于地方国企的上市公司共有家,占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总数比例为39.4%,其中,钢铁(81.82%)、交通运输(79.55%)、国防军工(76.67%)、公用事业(68.63%)和采掘(60.66%)等五大行业国企改革概念股占行业成份股比例居前。今日本版特对以上行业进行系统梳理,并挖掘相关龙头股的投资价值,以飨读者。
钢铁
国企改革带来投资机遇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在钢铁行业33家上市公司中,属于央企或地方国企的钢铁公司有27家,占行业内公司总数比例为81.82%。
具体来看,这27家上市公司中,属于央企控股的公司有7家,分别为:大冶特钢、韶钢松山、新兴铸管、八一钢铁、鞍钢股份、武钢股份、宝钢股份。
从二级市场来看,在上述27只钢铁股中,7月份以来表现跑赢大盘(上证指数同期涨幅为13.85%)的个股有24只,占行业内成份股比例为72.73%。其中,抚顺特钢期间累计涨幅最高达到.73%,大冶特钢、西宁特钢、本钢板材等3只成份股期间累计涨幅均超过50%,分别达到67.37%、61.78%、52.83%。此外,首钢股份、包钢股份、柳钢股份、杭钢股份、新钢股份、凌钢股份、安阳钢铁、重庆钢铁、韶钢松山、酒钢宏兴、鲁银投资、山东钢铁、新兴铸管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均超过20%。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近期,全国各地国企改革政策的陆续发布使得国资改革概念热度逐步升温,市场普遍认为钢铁行业是国资改革的主要战场之一:首先,钢铁行业国资存量在各行业中排名第五,位置靠前,重要性高;其次,钢铁企业为典型的地方国资占比高的行业,各地方政府基本都有1家至2家大钢厂;最后,改革不仅意味着新兴产业崛起,也需要传统行业的改造,而钢铁作为传统行业之代表,同时也是典型的充分竞争性行业,在本次改革中已有明确的政策方向。
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8.54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利润74.80亿元,同比增加42.76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41%,同比提高0.23个百分点。上半年整体经营效益转好的主要原因是钢材生产成本同比降幅总体大于产品价格下降幅度。不过,大中型钢铁企业主营业务仍然亏损6.6亿元,且财务费用增长过快,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一些钢企虽然实现业绩增长,但主要原因是来自投资收益或降本增效,钢铁主业经营仍未出现明显好转。
个股配置方面,长江证券表示,建议 交通运输
资本运作孕育新机会
近期,国企改革可谓是风起云涌,全国各地也相继出台方案并明确了国企改革大致方向和路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把握国企改革机会包括对旗下公司的业务进行整合、引入民营资本等思路,投资者可以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在交通运输行业88家上市公司中,属于央企或地方国企上市公司的就有70家,占行业内公司总数比例为79.55%。
具体来看,这70家上市公司中,属于央企控股的公司有19家,分别为:深赤湾A、中信海直、*ST凤凰、华北高速、中海发展、南方航空、东方航空、铁龙物流、外运发展、中远航运、中储股份、中海海盛、大秦铁路、中国国航、广深铁路、中海集运、招商轮船、中国远洋、华贸物流。
这其中就要提到8月5日,中储股份宣布向国际物流巨头普洛斯独家定增融资20亿元,成为央企子公司践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又一案例。中储股份控股股东诚通集团曾是国资委“四项改革”首批试点的热门候选单位。
事实上,早在今年2月底,中储股份就已披露了非公开发行股份预案,公司拟向不超过10家特定对象发行不超过1.83亿股,发行价格不低于10.91元/股,募集资金不超过19.9亿元。其筹划的定增方案也已于今年4月初通过股东大会审议,然而今年7月28日公司却突然宣布停牌,并表示将对定增方案进行调整。经过数天的停牌后,8月5日,中储股份发布定增修订公告,上述定增项目没有任何变化,变更的是发行价与定增对象。公告显示,中储股份定增发行价格将由10.91元/股提升至11.82元/股,发行的股份数量则为1.69亿股。8月4日,中储股份已与CLH12Limited签署了认购合同,后者将作为战略投资者以19.92亿元现金全额认购定增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中储股份新的定增对象CLH12Limited在今年5月份才在中国香港成立,注册资本仅元港币。但这仅仅只是表象,因为该公司系普洛斯为此次战略投资而指定的项目公司,其为普洛斯所控制的下属企业。普洛斯是中国、日本和巴西领先的现代物流设施提供商,且是一家新加坡上市公司。
对此,分析人士表示,原国有交通运输巨头的体制、管理能力越来越不能适应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引入战略投资者、发展混合所有制,将能极大的激发以中储股份为代表的资源型国企的效率。当然,中储股份此举也无疑极大的提升了市场对于集团公司混合制改革推进的 7月份以来截至昨日,除*ST凤凰暂停上市外,其余69只个股全部实现上涨,其中,营口港期间累计涨幅更是超过%达到.89%,此外,长江投资(45.89%)、中海集运(45.50%)、宁波港(43.61%)、龙江交通(42.16%)、深高速(41.26%)、中储股份(41.06%)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在40%以上。
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整体的发展,有机构分析人士指出,资本运作孕育行业发展新机会,而现有交通运输行业存在两个整合方向:一是集团内部资产整合上市,另外一个是同一业务跨集团跨公司的整合。在集团整体上市框架下,上市公司大股东有明确承诺的企业整合的确定性高,且资产整合实现整体上市有利于解决关联交易和同业竞争进而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同一业务跨集团跨公司整合将为传统行业公司拓展新业务提供机遇。
国防军工
四大领域成主要看点
由于关系到国家国防安全,军工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样本无疑在央企全领域改革中具有重要意义。改制、重组,眼下以十大军工集团为代表的军工企业市场化改革正走向高潮。
而实际上,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以来,中国军队改革大幕就已经拉开。军工科研所改制、军民融合等实际举措也在进一步推进。
据《证券日报》市场研究中心统计显示,目前,在国防军工行业30家上市公司中,属于央企或地方国企上市公司的就有23家,占行业内公司总数比例为76.67%。
具体来看,这23家企业分别为:中航动控、中航飞机、中航机电、成飞集成、博云新材、哈飞股份、*ST钢构、中国卫星、中国船舶、光电股份、洪都航空、航天动力、中航电子、成发科技、北方导航、航天通信、广船国际、中航黑豹、航天电子、航空动力、四创电子、中国重工、舜天船舶。
可以看到的是,自去年以来,中国重工、成飞集成等就已推出核心军工资产的重组方案。其中,成飞集成在方案推出后,公司股票受到市场追捧,两个月内股价翻了三倍有余。
在年12月23日起停牌4个月后,今年5月19日成飞集成复牌发布重组预案,公司拟以每股16.60元发行股份购买沈飞集团、成飞集团和洪都科技全部股权,标的资产预估值达.47亿元。同时向中航工业、华融公司等非公开发行股份募集现金。此次交易前,成飞集成主要从事汽车模具、汽车车身零部件、新能源锂电池等产品的研制业务。在此次重组完成后,成飞集成主营业务将变更为以歼击机、空面导弹等军品研制为主。而通过此次重组,成飞集成也将成为中航工业防务装备核心业务资产整体上市的平台。
事实上,今年以来,军工行情悄然开启,军工板块已站在所有板块的顶峰,7月份以来截至昨日,国防军工行业国企改革概念股表现依旧不落人后,这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兵工集团的下属上市公司北方导航,随着军工热的强势演绎以及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改革的加速,7月份以来截至昨日,该股走出了一波急速拉涨行情,期间累计涨幅达到.24%,昨日盘中更是创出25.13元的4年来新高。
此外,成发科技(58.23%)、洪都航空(54.89%)、中国船舶(54.00%)、四创电子(52.31%)、中航飞机(51.28%)等个股期间累计涨幅也均在50%以上。
分析人士指出,相关概念股的快速拉升,除了与近期热炒的军工主题行情有关外,军工板块内部资产重组预期的明确也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其涨势。而科研院所改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军民融合、军品定价体系改革四大领域仍将成为下半年军工行业主要看点。
公用事业
再生水市场迎来重大利好
目前,公用事业内共有70家公司涉及国有企业改革概念,占行业内公司总数比例为68.63%。在此之中,华电能源、宁波热电、乐山电力、岷江水电、惠天热电、建投能源、漳泽电力、中电远达、大连热电、穗恒运A、东方热电、祥龙电业等公司年中期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超%。
除此之外,在这70只个股中,新能泰山近期涨幅较为显著。该股本周连续收出涨停板,累计上涨46.96%,最新收盘价为4.35元。公司是以电力、电线电缆为主业,集生产、经营、科研于一体的大型骨干企业,其中电力收入在主营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公司完成主营业务转型,向煤电一体化的能源行业转变。公司拥有的两台33万千瓦发电机组,公司所属控股发电公司位于山东的莱芜、聊城等地区,区域集中,管理半径小。年1月份至6月份,公司实现发电量25.7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52%;实现上网电量23.9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8.36%。
在公用事业各子领域中,再生水市场迎来重大利好。今年7月份,水利部发文开展7省市的水权交易试点工作,试点包括水资源使用权确权登记、水权交易流转和开展水权制度建三项内容,试点时间为2年至3年。在8月底之前将水权试点实施方报至水利部,试点方案由水利部和试点地区省级政府在10月底之批复完毕。这标志着我国水权交易工作的全面展开。
年至年的有关再生水的政策规划目标中都有涉及城市再生水直接利用率,但划定目标范围不同,所以很难判断目标提高范围。但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将“十二五”规划中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从15%提高到20%,提出更高的目标。目前整体实施情况来看,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北方缺水城市的再生水行业发展迅速,按照“北京市加快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方案”,预计十二五末北京将新建47座再生水厂,改造升级20座污水处理厂。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以水权交易为代表的系列水资源化改革的推进,使得水资源化价值体现,大中城市的扩张和工业企业的发展将脱离原来的狂用水模式,匹配的水资源量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约束,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是增强系统内节水,或是利用不属于确权范围内的再生水。水权交易从用水总量控制和经济性两方面推动再生水市场快速发展。
在个股选择方面,方正证券表示,水资源化改革将从两个层面扩大再生水市场规模,一是定额取水的推行和水权交易的推行,再生水的利用不占用取水指标;二是随着一次供水中水资源费和供水成本的提升,而再生水工艺技术带来的成本下降,在水权交易等经济杠杆的作用下,再生水有可能在国内大部分区域经济性优于一次供水,再生水市场可能加速启动,未来仅工程建设市场可能超亿元。建议 采掘
转型带来投资优选机会
目前,采掘行业内共有37家公司涉及国有企业改革概念,占行业内公司总数比例为60.66%。在此之中,大同煤业、兖州煤业、海油工程、攀钢钒钛、中海油服、中国石油等公司今年中期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实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大同煤业,公司控股股东同煤集团完成增持计划,实施期间自年2月24日至8月23日累计增持股份合计32.88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0.02%。增持后同煤集团持有公司股份数量为万股,占总股本比例为57.46%。
随着中报披露结束,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总体运行情况基本明了。其中,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明显上升,财务杠杆继续上升。年上半年行业平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达到了53天,较年同期上升了18天。同时年上半年,受销售模式变化及资金紧张影响,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由年上半年的52.8%提升至54.5%,上涨1.7个百分点。营运杠杆与财务杠杆的双重提升加速了公司业绩的下行。
资本开支降幅收窄,部分煤炭企业投资方向转型。年上半年煤炭行业资本开支同比年同期下降了17.6%,较年同期资本开支同比下降幅度收窄了2.3个百分点。资本开支降幅收窄主要源于部分企业转型业务逐渐铺开,资金流较为充足的公司提高了向新业务投资的比例,如神华的电厂建设及煤化工项目建设等。
成本控制继续积极,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均有所上升。煤炭公司积极控制成本的策略仍在持续,但同时行业销售费用率及财务费用率均同比有所上升。销售费用率的上升反映了需求下行趋势下,业内销售受阻各大公司增加市场开发费用;财务费用方面,主要源于结算方式中票据结算方式占比逐渐提高,企业营运财务费用率明显上升。
在个股选择方面,申银万国表示,双重杠杆加速行业探底,转型带来优选机会:上半年的业绩及营运情况充分说明行业仍在下行通道,相信营运杠杆和财务杠杆的双重提升是行业趋势下行煤价下跌后的第二阶段,证明行业仍在探底且尚未结束(结束的标志应该是亏损面的进一步扩大)。在探底过程中,看好以中国神华为代表对冲煤炭板块业绩下行的转型公司,建议继续 国企改革顶层方案料年内出台职工持股等将有突破
国企改革顶层方案料年内出台
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正在各地区加速试点推进,业界期盼的深化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方案及配套实施细则也正孕育成型。权威人士近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深化改革小组年深化改革工作计划,多项涉及到国资领域改革的意见今年必须出台。
权威人士介绍,有关意见或方案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实施方案、界定不同中央企业功能的方案、中央企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方案、国有企业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此外,还有完善中央企业分类考核、完善国有企业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及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等。
业内人士指出,指导改革的大方案出台后,改革和投资高潮将很快形成,积累很久的矛盾将迎刃而解,蓄积很长的动力会集中爆发。改革将出现全面开花的局面,在混合所有制、资本经营公司、职工持股等问题上会出现很大突破。
坚持三个基本原则
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启动,使得人们对于国企改革的讨论也再度升级。对于国企下一步改革的路径和规划,实际上早在去年底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就已给出答案。
在去年10月举行的全国国资监管政策法规暨指导监督工作座谈会上,黄淑和表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将做好五件事。一是认真准备国资国企改革方案,争取尽快出台,形成上下联动的改革局面;二是高度 在今年2月7日发表的《国有企业改革在深化》一文中,黄淑和进一步透露,国资委正在抓紧研究、修改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主要内容包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组建或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等。他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权威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国企深化改革意见已经报给深化改革小组,如果各方没有什么意见,国资委是希望越快越好,今年年底前出台应该是问题不大的。在配套细则方面,包括发改委牵头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意见,财政部牵头的国有资本预算、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意见,国资委牵头的国企分类改革意见目前都已成型,正在进行讨论和征求各方意见。
三方面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试点企业以及地方国资改革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还处于拿不准的状态,都在等着顶层方案的出台,如果今年下半年方案能够如期出台,将对国企改革进程带来极大的推动,掀起一轮国企改革高潮。”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
他指出,目前在推进国企改革的进程中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首先要解决国企分类的问题,分类不清容易陷入一刀切,造成不公平和不合理。“分类是基础,包括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董事会建设、薪酬改革等方面都需要以分类为前提,分类不明确就容易出现混乱。”李锦认为,尤其在垄断性企业中,一些企业享受垄断的待遇,但在经营上享受市场的待遇,因此企业的功能要进行定性,要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进行明确划分,这是改革的关键。其次是资本结构重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分类清楚后,哪些企业合并重组,哪些企业改组成投资经营公司,如何平衡和调整各方利益等方面是问题的核心。三是要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成为此轮改革的标准之一,成为衡量改革成败的关键。
李锦表示,一旦改革总方案出台,将会解决很多的问题,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方面更为显著,在结构重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的背景下,涉及到公司的重组合并以及组建投资运营公司将会首先反映出来。此外,在混合所有制、职工持股、董事会建设等问题上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会出现很大的突破。
国企改革成A股主战场
虽然国企改革总方案尚未出台,但地方国资国企的改革已驶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已有上海、甘肃、山东、江苏、云南、湖南、贵州、重庆、天津、四川、湖北、江西、山西、北京、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布国企改革方案。
“条件成熟的地方积极推行国企改革,先行一步为真正国企改革的方案提供经验教训方面是有积极意义的。”李锦表示,每个地方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主要集中于本省要解决的问题,但有一些大的根本性的问题,还需要等待总的改革方案出台之后才能最终解决,不可能走的很远。比如涉及到每个省的垄断行业企业问题,涉及到结构重组产权流动,民营参股比例等问题,比如华北等省市,山东、山西、湖南等以资源为主的省市,其煤炭、钢铁企业较多,相对来说改革方案不是很放得开,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还需要等待总方案出台之后才会有进一步的动作。
兴业证券分析师认为,国企改革是未来A股行情的重要驱动力和主战场,混合所有制、股权激励等是重要投资机会。在央企层面,推进混合所有制的主导依然是国资,短期看大公司的机会来自效率提升,小公司则看资产重组,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