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哈飞院某场站车勤分队的驾驶员们来说,“红旗车”、“红旗车驾驶员”是他们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是他们军旅生涯的崇高荣誉,在荣誉的驱动下,无数的故事被传诵、无数的成绩被载入史册......
有这样一群汽车兵,他们虽然不能驱车在高原雪域间驰骋,也不能纵横千里转战神州大地,却一样渴望光荣、渴望胜利、渴望战斗。他们终日与战鹰为伴,在机场和营区之间两点一线穿梭,用“把好手中方向盘,稳住心中方向盘”,托举蓝天雏鹰高飞远航,为心中的红旗增添色彩。今天小编就带您感受汽车兵的风采体味他们的艰辛走进他们的生活休息日的训练场是那么空旷,一台车、一组杆、几个兵,单调的背后却是一场紧张的考核。登车、点火、鸣笛、起步......虽然训练场地设置左右仅有十厘米间隙,可庞大的运输车在聂晓楠手中却像被驯服的猛兽,精准地通过了每一个科目,聂晓楠知道,成功的背后是数不尽的失败和无数次永不言弃的练习。
为了练就这身本领,三个月来,他放弃外出,主动给自己“加餐”。最开始他不断地撞杆、出界、超时。“碰了一鼻子灰,我没放弃,我就是要顶上去”。虽然高强度练车让聂晓楠头昏脑涨,长时间操作方向盘和离合器让他腰酸腿疼,手上磨出了水泡,结出了茧子,然而却锻造出了一名训练尖子。
连队士官张晓利被大家称为“利哥”,不仅因为他名中带“利”,更因为他开车“利整”,能把手动挡开出自动挡般顺畅的感觉,车容车貌更是连队的标杆。他经常说,既要爱惜好车的“面子”,做到“故障不过夜,脏车不入库”,保证车辆随时能够拉得出、开得走;更要维护车辆的“里子”,严守交通法规,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遇险不慌、处变不惊,不抢道、不路怒,维护良好军车形象。
“老卜”原名卜万友,是一名大客车驾驶员,入伍十二年来,他安全行车18万公里无事故。
上午进场保障,中午跑外,晚上检修车辆,哪里都能看到“老卜”忙碌的身影。在今年的长途车任务中,“老卜”不仅出色完成了自身任务,还向连队提出合理化车队的行车建议,提醒其他驾驶员行车注意事项,赢得了大家一致赞许。
“可新,我这车怠速不稳,你帮我瞅瞅呗。”
“好嘞,班长,你放那吧,我忙完看看。”
这是杨可新和一名老士官的对话。这已经是杨可新来到汽车连的第七年头了,入伍前就对汽车颇有研究的他,现在也挑起了连里一般故障维修的大梁。连里的老兵和他开玩笑说,可新现在的本事都够开个修理厂了。
刚下连时,杨可新为了研究车辆性能和操作技巧,整天泡在车库,发动机、轮胎、变速箱成了他的伙伴,经常弄得是一身油污。杨可新常说“汽车兵不仅要当好驾驶员,更要做好修理工”。
李亮作为特种车班副班长,是连里的大忙人,飞行训练对加油车、大客车需求多,可李亮却能把车辆统筹安排的井井有条。
吃饭时为了安排车辆,他经常吃到一半就放下手中的筷子;午睡正香时,接到出车命令,他就立刻从被窝爬起来;维护保养时,总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凡是我经手的工作,必须见到标准心才能落地”,这是李亮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话。
成为一名合格的军车驾驶员需要漫长的培养周期,不仅要锻造过硬的驾驶技能,学习相关法规,还要培塑一名军车驾驶员所必需的意志品质和道德修养。
王嘉辉从新训驾驶员到单放加油车驾驶员仅仅用了6个月时间,体型巨大的加油车操纵步骤繁琐,环环相扣,一步错了都不行。进入驾驶员岗位之初时,王嘉辉白天缠着班长问这问那,苦练驾驶技能、操作流程,晚上打着小手电背诵理论、学习法规。付出很快就有了回报,和同批驾驶员相比,虽然驾驶时间不长,但他却是第一个单放的。
临近年底,大家都在“比拼”自己的行车公里数,可要想让唐涛计算一下他的公里数,那可不太容易。这一年,飞行日他四点就起床,开牵引车进场,别人都在休息时,他作为连里仅有的几个大客车司机之一,保障全旅官兵外出,任务忙时,小客车、面包车、救护车......到处都有他顶上去的身影,一年中驾驶并保障了七种车型,是连里的“万金油”。不能赶上饭点、中午不能休息是常态,堪称汽车兵中的“老黄牛”。辙印坚实志千里,山高路远无所惧。他们在遥远的路上风雨兼程,在机场的跑道上来回穿梭。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书写属于自己的军旅生涯。他们是光荣的汽车兵永远行驶在前进的大路上!文案:李东庚陈加勋摄影:陈加勋张剑锋主 管
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政治工作部
主 办
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政治工作部宣传处
监 制:邵文杰
总编辑:王志佳
值班编辑:刁良
投 稿:kjhebfxx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