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马
众所周知,我国对于新能源车的扶持政策是相当大的,一度时间的补贴力度也是非常诱人的。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因为补贴的逐渐取消,更加精准地补贴到技术更优创新更突出的企业,对于那些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汽车企业来说是一次打击,而得不到补贴的厂商有许多早已经陷入了停产新能源车的境地。不过由于他们还占据着新能源车的生产资质,但却不能真正产出,这给想生产新能源车的后来者却迟迟得不到资质,形成一定的压力。
近日,我们看到工信部终于要出手整治这个“乱象”了。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对拟上报特别公示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第1批)企业清单进行公示的通知》。通知中拟停止30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生产资质,其中包括:华晨汽车、哈飞汽车、广汽本田、长安标致雪铁龙、重庆长安铃木、湖南恒润汽车、牡丹汽车、普天新能源汽车等。名单中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30家汽车企业,在一年及以上的时间内没有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销售。也就是说,这些企业都是“站着茅坑不拉屎”的那部分企业。
曾几何时,在政策扶持、消费者期待的双重护航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而很多企业并不是真正拥有新能源的技术以及不断地投入,而是想获得国家的新能源车补贴,一度时间还出现了“骗补”风波。一时间舆论哗然。有的企业新能源车还没有下线,就敢通过虚报车辆合格证的方式来骗取财政补贴。在乱象不断发生的情况下,关于新能源车的补贴进行了大幅改革,一些企业难以获得国家的补贴了,对于新能源车也就不再上心了,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并没有再生产新能源车,但是资质确实实实在在地拿着呢。这显然违背了国家大力扶持新能源车的发展初衷。
如今工信部终于要下决心进行治理了。众所周知,大力发展新能源车就是为了在工业4.0时代,真正能够形成汽车新工业的弯道超车机会。新能源车,包括无人驾驶等新兴AI技术的引入,对于汽车工业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的革命。对于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我国汽车工业来说,其实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国家加大扶持力度,进而补贴,就是希望国产汽车工业能够在这次新发展机会来临之后,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技术革新的能力,真正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而一些浑水摸鱼的出现,显然是搅乱市场的“搅屎棍”,是应该坚决打击的。这也是为何补贴政策要进行调整的原因所在。
我国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汽车消费市场,汽车工业具有庞大的发展机会和潜力。早在年,我国就开始对指定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给予购置补贴。有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年之前的不足辆,到年的77.7万辆,连续四年领跑全球。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少,“骗补”是一方面,产能不足,技术迭代跟不上,研发和创新能力不足等等都是问题。尤其是一些相对落后的新能源车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了。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年6月底,国内已经落地的新能源整车项目超过了个,各类车企已经公开的新能源汽车产能规划超过0万辆,是《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设定目标的10倍。但是,这是画了一个大饼,真正能够落到实处的却是微乎其微,甚至有一些不良的厂商仅仅是为了获得新能源车补贴,对于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却是漠不关心的。
我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