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将近,各位车企小主倍感乏力,恐是昨夜梦魇,扰了心神,都是最近年终盘点琐事众多烦闷了些。加上早起后,看了与盈利指标差距,想到KPI清算近在眉睫,最近官司又多,愈加心烦。若能只谈规划不计成绩,那必是极好的!这段话想必就是此时哈飞的写照。前有金龙汽车因骗补被罚近8亿,时间过去没有多久,哈飞被爆7年欠款2.63亿。都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而哈飞却一审败诉,还需负担.5万元的诉讼费用。略有“赔了夫人又折兵”之态。
朝不虑夕的哈飞
11月23日东安动力发公告称经法院判决,哈飞汽车(被告)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向东安动力给付货款2.63亿元及利息,同时案件诉讼费用.5万元由哈飞汽车负担。案件为一审判决,尚未生效。相比巨额的费用,更值得注意的是,胜诉方东安动力透露,哈飞汽车目前已资不抵债,无履约能力,案件能否执行有较大不确定性。
东安动力主要经营汽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业务,与哈飞汽车长安集团旗下控股公司,双方是长期合作关系,东安动力主要向哈飞汽车提供汽车动力总成产品,哈飞汽车曾是其第一大客户。
哈飞的资不抵债会对东安动力的利润产生影响吗?东安动力表示前期已做好准备,对应收账款全额计提减值,因此诉讼不会对东安动力本年及以后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其实早在年东安动力的年报就显示,当年哈飞欠款已达9.5亿元。年,由政府“牵线”,促成了中国长安对哈飞、昌河的兼并重组,但几年过去,结果并不是很理想——长安集团兼并哈飞汽车进行整合期间,哈飞对东安动力的欠款问题也未解决。
看哈飞汽车的业绩表,牛仔万般揪心,能在年年亏损的状态下挺到至今也是不容易:年哈飞的销量超过22万辆,而到年滑落至18.4万辆,这还不算最揪心的时刻;年末,哈飞汽车亏损7.6亿,欠款为4.4亿元;而到年时,哈飞的年销量骤跌至4年前的十分之一,仅为2.14万辆(均不包含出口);年哈飞汽车以土地、房屋等资产清偿债务,共偿还1.2亿元,仍低于此前承诺的金额。
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曾在政府“牵线”时信誓旦旦,要将哈飞打造成年产销规模百万辆级的企业。根据历年来的业绩可以看出,哈飞汽车销量与跨入千万辆市场的中国汽车增速背道而驰。而如今,“亦已焉哉”四字恐怕是徐留平先生千般思量后的结论。
哈飞的前世今生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哈飞进入汽车产业,曾位列中国十大车企之一。当时的哈飞,因路宝、赛犳、陆尊小霸王等车型红极一时,但随着细分市场中竞品日益增多,创新产品越来越少的哈飞慢慢淡出了群众们的视线。
自年加入长安集团后,哈飞汽车原本的轿车版块再无新车推出,连一直占据哈飞业务大头的微车也极少有新车面向市场。
长安集团曾试图通过资金输血,让哈飞为长安汽车代工来拯救哈飞。年哈飞代工的长安悦翔V3销售7.75万辆,同比增长%。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从图表可以看出,年哈飞轿车产量为辆(为长安代工为主),同比下降79.81%;其中,哈飞轿车销量仅为9辆,同比下降98.7%。可以说,哈飞汽车沦为了长安汽车的“代工厂”,而且几年来,为长安“打长工”,且工作量越来越少。
牛仔正经脸小结:
让人最为叹息的不是从开始糟糕到结束,而是由盛至衰。哈飞很可能因为这一纸判决,走向破产边缘。对于一家走过了30多年的军工转型车企而言,多少让人扼腕。在结尾处,牛仔思忖后决定把哈飞汽车内部人士曾透露的一句话放上来:“别看上汽集团在中国规模大,但是在各种场合,作为地方性国企,与一汽集团、东风汽车的领导比起来,上汽就会差几个级别。”
在中国,对级别之事大家想必深有体会。欠了一屁股债的哈飞汽车集团,行政级别上甚至较长安汽车更高。哈飞略有落魄贵族的些许气节在,所以长安汽车兼并哈飞,除了产品和经营的问题,行政人员上的配合和调动也阻碍着彼此的前进之路。牛仔只想说,既然要做好同一件事,殊途同归,又何必拘泥于那种老旧的、于成绩无益的形式?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