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七)不平凡的l发展,不平凡的贡献! 上文已叙,理训处在济南时,从师资力量、设施规模、课程设置及教程序都已完善和稳定,形成了完整的理训教育体系。.4校址未迁至武威之前,三团和校部同在一个大院,对理训处方方面面十分了解;驻地搬迁之后,理训处随校直在武威,我们三团在张掖,一段时间了解的比较间接。在搬迁当年的5月16日文化大革命拉开序幕,院校正常的理论教育与飞行训练开始受到影晌。 年全军院校由所锐减为43所,经过十几年努力建立起来的指挥院校实行初、中、高三级制,专业技术院校实行中等和高等两级制的院校体系遭到破坏,长春和保定的第一、二航空预备学校被取消,一大批优秀教员被调往与专业知识以外的其他工作,长期积累的珍贵的教学资料和图书被销毁或散失,大量仪器设备损坏严重,校舍也都改作他用。就连陈赓大将尊照军委旨义创建的著名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高等学府,在文革中期遭到肢解而消失的,年10月至年2月,我和裴世茂参加的军校部委托由一航校承办的理论教员培训班就安排在这里。 在文革期间,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军队的各级领导机关都设立了各种名目的运动办公室,诸如专案组、审干组、大批判组、清查办公室、三支两军办公室等,当时流行的极左的一句话是“需要就是编制”,而恰恰就在这期间,航校理论训练处开始受到影响,教员队伍被解散。我们五航校没有盲目的大砍,是把一部份老同志做为种子选手保留下来,一部分下团改任其他职务,积蓄资源以待后发这无疑是非常明智之举。当时受林彪集团大搞“突出政治”的影响,大量压缩军事与理论训练,竟然说什么:“不学理论也能照样飞行”,使之航空理论教育大受冲击,转机种理论教育压缩到8~l0天,学员只是皮毛的略知一二就上了飞机。 大约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为五航校飞行训练和各项保障作作出了贡献!后來的新生力量王铎元,小张,小王(备注,我的回忆录由于留恋多年相处的战友,所以列举的名字比较多。相别39年,战友的姓名全是我在写文中想起來的。由于事隔久远,有的名字有可能记的不准确,还有的如飞行原理教研室一名广西壮族和一名山东藉的战友没能想起來,其他也会有遗漏的,並非有意,谨此说明)。园丁育花汗水流,凭得青丝写春秋。揮手一别霜两鬓,留得深情荡心头。(贾运才.4.3写于威海,.4.24复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