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对航空工业而言,是硕果累累的一年。岁末之际,《中国航空报》按照时间顺序特评选出年国内航空工业十大新闻,囊括了本年度国内航空工业的重大政策举措、产品研制、机型首飞及交付、公司成立等新闻事件。
1---运12F获FAA型号合格证
2月,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先进涡桨通用支线飞机运12F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型号合格证,这是继运12Ⅳ和运12E型飞机取得FAA型号合格证后,运12系列中第三个获得FAA型号合格证的机型,也是目前世界范围内8吨级23部通勤类飞机中唯一取得FAA型号合格证并投入市场的机型。运12F获得FAA型号合格证,标志着该型飞机获得了进入美国民用市场的准入证,对国产民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目前,运12系列飞机已经累计交付余架,在近30个国家和地区运营。中航工业哈飞已与国内外多家用户签订一定数量的订单。~年,运12F飞机国内外市场需求有望超过数百架。
2---首架ARJ21飞机正式投入航线运营
6月28日9时25分,成都航空公司首架ARJ21-飞机搭载70名乘客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飞,经过2个多小时飞行航程,于11时37分平稳降落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喷气式支线客机首次商业航线运营成功。本次航班机长表示,整个飞行过程非常顺利,飞机性能表现出色。
ARJ21-飞机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中、短航程新型涡扇支线飞机,也是我国民航机产业第一个投入营运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飞机。包括基本型、货运型和公务机型等系列型号,座级78~90座,航程~3千米,主要用于满足从中心城市向周边中小城市辐射型航线的使用要求,适应以中国西部高原高温机场起降和复杂航路越障为目标的营运要求。中航工业有9家成员单位承担了ARJ21-项目的研制、生产任务,ARJ21-总装制造由中国商飞上飞厂完成。
年底,ARJ21新支线飞机正式交付给首家客户成都航空公司。历经6个月的筹备,成都航空获批中国民航局颁发的ARJ21-商业运行资格,正式投入商业运行。
3---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大型运输机运20正式列装
7月6日,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大型多用途运输机运20飞机授装接装仪式在空军航空兵某部举行,运20的正式列装,标志着中国真正拥有自己的大飞机,我国成功跻身于世界上少数几个能自主研制吨级大型机的国家之列。
运20是由中航工业承担研制的我国首款自主研制的吨级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地域和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装备、物资和人员长距离、快速航空运输任务,是适应现代社会和国民经济建设快速发展需要,服务军队现代化建设,应对抢险救灾、国际人道主义援助等紧急情况而研发的一款重要装备。从7年正式立项,年1月成功首飞,年11月在珠海航展公开亮相,到年6月交付,年7月正式列装,运20飞机走出了一条我国自主创新研发大飞机的成功之路,仅用国外同类飞机一半左右的时间成功实现首飞,创造了世界上同类飞机研制交付的新纪录。
4---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实现总装下线
7月23日,由中航工业研制的国产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01架机在珠海实现总装下线,为下一步首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AG飞机采用单船身、悬臂上单翼和前三点可收放式起落架布局;选装4台国产涡桨6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53.5吨,最大航程千米;20秒内可一次汲水12吨,单次投水救火面积可达余平方米,抗浪能力不低于2米,具备执行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多项特种任务能力,根据需要加改装后,可满足执行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资源探测、岛礁补给、海上缉私与安全保障、海上执法与维权等多任务需要。
5---中航工业多措并举加快国内通用航空产业发展
7月27日,中航工业党组正式下发《关于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的决定》,对加快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部署。这是中航工业党组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精神,推动国家通航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产业供给能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的重大举措。《决定》指出,通用航空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航工业的航空主业。《决定》明确中航工业通航产品发展和通航运营环节的发展路径,部署中航工业在通航产业要具备的7大能力或实力,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中航工业通航产业年的发展目标为,具备研发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竞争实力的通用航空主流产品的能力;机载系统与通航运营保障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具备国际竞争力;AC、AG等系列成为国内第一并具国际影响力的通航产品品牌;通航制造业收入挑战亿元,交付通航产品占全球新增市场份额20%左右,占国内新增市场份额40%左右,参与通航运营与服务年飞行量占国内20%左右。
6---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正式成立
8月28日,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成立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加快实现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自主研发和制造生产,为把我国建设成为航空强国而不懈奋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批示指出,航空发动机是国之重器,是装备制造业的尖端,要努力做航空动力的保障者、制造强国的建设者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践行者,为保障国防安全、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实施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重大专项,成立中国航发,开启了我国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的新篇章。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国航发的组建方案。年3月,中组部和国资委先后宣布了主要领导以及董事、监事的任职决定。年5月集团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年8月总部正式入驻北京市海淀区。
7---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歼20首次公开亮相
11月1日上午,第11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开幕。中国空军歼20战斗机以双机编队飞过航展上空,这是这款由中航工业研制的我国新一代隐身战斗机的首次公开露面,也是首次在航展上进行飞行展示。歼20完成了空中滚转、小半径转弯、高速垂直爬升等一系列机动动作,将全场气氛引入高潮。
歼10飞机到歼20飞机,标志着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我国航空武器装备实现了对世界先进水平从“总体跟跑”到“主体并跑”的转变。运20大型运输机、歼20战斗机、“鹘鹰”战斗机等一批新型飞机的亮相和入役,也标志着我国空军已经飞入“20”时代。
8---中俄远程宽体客机模型首次展示
11月2日,在第11届中国航展现场,由中国商飞公司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联合研制的中俄远程宽体客机1:10模型首次公开亮相。这款全新客机采用双通道客舱布局,基本型航程为10千米,座级座;通过采用先进气动设计、大量应用复合材料、装配新一代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等提高飞机综合性能指标,宽体客机将比同类机型有更低的直接运营成本。宽体客机将按照国际主流适航标准开展研制。根据研制经验,从项目启动到实现首飞,预计需要7年左右时间,到实现产品交付预计需要10年左右时间。目前,双方企业已制定了项目实施计划,将在适当的时候对外公布具体时间。
年6月25日,在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见证下,中国商飞公司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签署了项目合资合同,中俄两国企业就研制宽体客机正式确立合作关系。
9---辽宁舰航母编队演习歼15实弹出击
12月,中国海军组织实施了航母编队实际使用武器演习。演习在渤海某海域展开,共动用辽宁舰等各型舰艇数十艘、飞机数十架,发射空对空、空对舰和舰对空等各型导弹10余枚。演习中,辽宁舰与数艘驱护舰组成编队,先后开展了建立侦察预警体系、空中拦截、对海突击和防空反导等课目演练,多批次歼15舰载战斗机挂载实弹,飞赴演习海空域实施打击行动。
10---AC首飞中国民用直升机工业井喷式发展
年正逢中国直升机工业发展60年,国产民用直升机研制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为甲子之年送上最好的礼物。
12月20日,由中航工业最新研制的先进中型多用途直升机AC在哈尔滨成功首飞。AC代表着当今世界直升机工业最先进水平,它的问世填补了中国民用直升机7吨级谱系的空白,实现了中国民用直升机的跨越发展。AC直升机采用双发动机、宽机身设计,最大起飞重量7.5吨,可搭载14至16名乘客。该机型被公认为当今世界最安全、最舒适、最环保、最易驾驶、最经济的中型直升机之一。
7月28日,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ACE直升机在哈尔滨首飞成功。ACE直升机是中航工业哈飞在ACA民用直升机的基础上,综合国内外市场需求研发的一款双发轻型直升机,目前已签订意向性订单80余架。
8月16日,国产ACA型直升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TC)。
ACA型直升机是一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2吨级6座高原轻型直升机。按照国家发展战略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中航工业全力推动中国直升机工业市场化发展,新型民用直升机的推出与直升机产品谱系的丰富,将助力中国民用直升机市场的发展,提升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影响力。
本期素材来自《中国航空报》
编辑/汪鑫鑫
美编/安文字
监制/杨萌
猜你喜欢!中航工业、中国航发联合慰问某新机服务保障人员
中航工业占两席年度国防科技工业十大新闻和十大创新人物(团队)揭晓
中航工业打造航空制造技术国家队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成立大三线丨走进神奇老虎冲,探秘大山深处的飞机厂大洋砺剑飞鲨出鞘——十余架歼-15结队登辽宁舰执行跨海区训练引领经济新常态,中航工业需要新思维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