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武人物62学国际贸易的俄罗斯美女娅

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bdfyy/

娅娜是典型的俄罗斯美女:一头金发,身材丰满,个子高挑,大眼睛高鼻梁,长睫毛,笑起来有一种异域风情。她的老师把她领到我面前来见我,刚介绍完她的姓名老师就要走,我非常着急地喊道:“你走了,谁来帮我翻译?”她老师还没有回答,她就抢着说:“我会说中文!”然后她看着我就自信地笑了。我说她是俄罗斯美女,她笑着说:“我在南京坐地铁的时候,常常发现我对面的人就这样用手机偷偷拍我。还有,有时候在景点游玩,会有人要拉着我拍合影,人多的时候,还要排着队来和我拍合影。”她用手机比划着那些偷拍者的动作,给我演示争着和她合影的人的举动,感觉既开心又无奈。

娅娜出生于年,现在是硕士研究生,在我们学校读国际贸易专业。俄罗斯横跨欧亚,在欧亚国家里,虽然不算很富裕,但是经济文化也是比较强的国家,尤其是它的政治与军事实力,在世界上都是处于一流的地位。我自然就问她:“您为什么会来中国留学?”

她笑了起来,她说:“因为我家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离黑龙江很近,所以我父母特别了解中国,从小就非常鼓励我学中文。小时候跟着父母来中国旅游,我记得中国人看到我都特别惊讶,可能是看到白人小孩很可爱。我买东西的时候,父母就让我用中文说和中国人交流。”大概中国人觉得这个俄罗斯洋娃娃很可爱,大家又会鼓励她,这让她从小学习中文的兴趣也就上来了。

在俄罗斯学中文的小孩不太多,娅娜说俄罗斯每个大城市大约有一个学校教中文,高中初中这种中级学校,外语大部分都是学英语,但是俄罗斯大部分学校都有第三种语言教学,除了教俄语外,大多数还有法语、西班牙语等欧洲的语言,教中文的很少。在大学也有一些中文班,但是也不多。她接着说:“然后我就开始慢慢学中文,俄罗斯教中文的老师都是俄罗斯人,他们教的没有那么好。在我高中的时候,我父母觉得最好还是去中国学习一下中文,所以年先到南京大学来学习中文,其实那时候,我的中文已经有了基础,只需要一个学期就能有提高了。之后回国我还读了一年才高中毕业,高中毕业之后,要去上哪里的大学,这个问题就出现了。当时我想在俄罗斯上大学,但是我父母不这么想,他们希望我去中国上大学,他们说如果你留在俄罗斯上大学,我一块钱都不给你,所以你自己考虑好。”这大概是俄罗斯“虎爸、虎妈”,感觉她父母说话干脆利落,嗯,有“战斗民族”的性格。

她笑着说:“我爸爸是做生意开公司的,我妈妈是律师。我还有一个弟弟,中国人讲叫儿女双全。我感觉爸爸妈妈也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学习,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好处。而且我从小就学中文,肯定要去中国。他们也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特别快,就觉得去中国留学还是很好的选择。”我明显的看得出来,他们家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说起她的父母的这些事,她很开心。我接着问:“您选择国际贸易专业,是因为爸爸开公司?”

她马上说:“不是,我爸爸公司与中国没有生意往来。我在高中的时候,我想学的是国际关系专业。当时我在孔子学院上课学中文的老师帮我申请到奖学金,他们就问我想上中国哪里的大学,我就说想去南京上大学,但是上什么大学,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只要是南京就行。我当时说了想上国际关系专业,后来老师就帮我申请了南理工,但是南理工没有国际关系专业,只有国际贸易,所以老师就帮我选了南理工的国际贸易专业,我本科到研究生也都在这个学校。我现在觉得国际贸易其实比国际关系专业好一点,因为毕业后找工作的话,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肯定好找,特别是在中俄之间做贸易。”我也很认同她的感觉,中俄之间贸易其实有着巨大的互补性,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我笑着说:“中俄贸易大有可为,您今后应该可以施展才华,前途可期啊。”

娅娜脸上做了一个夸张的表情,眉毛怂了一下,她并不这么看好。只见她慢慢说:“中俄之间贸易空间很大,但是问题也不少。我觉得目前双方贸易交流中,其中俄罗斯政府的工作效率偏低是最主要的问题。”我比较感兴趣,她一个学国际贸易的研究生,能有自己对中俄贸易这方面的认识。于是我马上追问道:“您是指的哪方面效率偏低?”

她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接着说:“我们政府动作太慢了,效率比较低,假如签个贸易合作协议,规定中国要准备完成一部分,俄罗斯要准备完成另外一部分,很多时候中国这边的工作很快完成,但是俄罗斯的工作可能还没开始做。”我明显看到娅娜脸上笑容淡了许多。我马上又追问:“您有经历或者听说过这样的事吗?”她几乎没有思考,抬起头看着我说:“我不知道您有没有听说过,有一座桥,是跨越黑龙江黑河的桥,30年前中俄就有协议共同建造,然后中国的那一边桥30年前就建好了,可是俄罗斯这一边的桥,直到今年还是去年才通,这座桥30年才修通。这就是两个国家做贸易最大的这个问题,很多时候中国的动作很快,俄罗斯相对会慢一些。”

我当然会想到可能是双方的文化传统导致在工作上的差异,于是我就问她:“您觉得是不是有文化传统差异导致的这些问题?”她立即否认这一点,她说:“这里面应该没有文化传统的关系,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落实工作的能力,还有是投资上的问题,有时俄罗斯也没有钱做贸易项目。假如俄罗斯一开始只能拿出1万块钱来投资修桥,本身钱就不够,但是随着时间拖延,这1万块钱最后会变成1百块钱,后来就都会没了。但是在中国可能就不会有这种情况出现,中国的效率会高很多。”

说起中国的效率,她又说到去年开始的疫情。因为疫情,她一直没有离开中国,也不能回俄罗斯。她说:“回去了怕回不来中国了。我们一直住在小区里。中国管的很严格,我就经历了我们小区怎么处理这个疫情的过程。那时我也乘地铁,去超市什么的,我发现到哪儿都要戴口罩、查体温,都是做得非常认真的。我一直给在俄罗斯的妈妈说你带口罩,少点出门,我跟她说现在我们都隔离,你最好别出门,在家里做自己的事情,我妈说‘唉呀,我们都不出门、不工作,谁赚钱养家?’”说完她笑了起来。她接着说:“俄罗斯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说的,我妈说口罩都买不到,都没有了,我就不戴了。然后一些人戴口罩,一些人不戴。但是在中国小区门口有人管,要求你戴口罩,最严格的时候,他们甚至严格规定每一户人家一个星期只可以出去两次,控制不让人们随意流动。这种管理效率是很高的。”

但是这种严格的管理,也确实给他们留学生在中国的生活带来了一些不便。她说:“疫情已经一年了,有一段时间,因为学校管控很严,有些留学生临时住在校外,都回不了学校的宿舍,甚至要请在学校里面的同学帮忙到宿舍取衣服,像奖学金的问题,还有个别留学生的问题,学校老师也不管。比如,因为我对象本科毕业申请读研,他需要从学校拿一些材料。老师知道他在南京,让他自己过来拿。但是那时候学校不让住校外的学生进校。我们到门口了才知道,我们进不去。就给老师打电话,老师说现在校区管理很严,进不了学校,你们自己想办法。我在校门口看到了一个留学生,我们不认识他,请他帮忙去拿材料。还好那个人同意帮助我们。疫情严重的时候,我们需要自己互相帮助。”她说出了当时的实情,也流露出了一丝的无可奈何。也许因为在当时严格管理的情况下,许多时候老师也是无能为力。

可能不仅是他们留学生需要相互帮助,其实那时候我们中国人也一样有着相互帮助的需要,在疫情面前需要守望相助。但是留学生毕竟与中国人在语言上、生活习惯上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这种相互帮助有时更强烈。我不禁问她:“您男朋友是哪国人?”

她笑着说:“我男朋友也是俄罗斯人,他同时也在南理工留学。他之前在俄罗斯上过大学,学的是化学之类的专业,在南理工是他读的第二个本科,他学的机械工程。我们在俄罗斯认识的,我比他早两年来中国。”我笑着说:“那小伙子是追随您而来中国啊。”她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她说:“我是觉得在中国留学很好,因为中国发展比较快,俄罗斯的发展没有那么快。据说苏联的时候发展很好,现在特别是我们军事上面的优势是从苏联留下来的,我出生的时候已经是俄罗斯了。我父母不怎么说,但是我爷爷奶奶那一辈,他们比较熟悉苏联。最近有很多比较好的电视节目在讲苏联的事情,我们也挺喜欢看那时候的一些历史节目。觉得苏联的时候还是蛮好的,爷爷奶奶那辈人对苏联是很怀念的。但是如果苏联和现在的中国相比,我会说中国比较厉害。现在中国的影响和地位已经超过了当时的苏联。”对于中俄发展的历史,娅娜有自己的观点和分析,这也影响了她的男朋友,年促使她男朋友也从俄罗斯来南理工留学。

言谈中,她很愉快地与我分享了她在中国的“异国感受”。她笑着说:“我觉得中国人很热情很好客。他们常常把我当作‘模特’了,特别是有人会偷拍我。现在我已经习惯了,一开始的时候有点烦,因为我不习惯被别人拍照。俄罗斯没有这个情况,我们看到外国人会好奇,但是肯定不会打扰他,更不会拍他照片。这个是文化的差异。我觉得你干嘛要拍我,我也是人,有时候感觉有些人是非常明显的‘偷拍’我,我都能看得出来好吗?”娅娜是笑着说的,但是我却听了心里有一丝的不是滋味。反映出某些人对外国人的这种过分好奇,这是不成熟不礼貌的行为。

在俄罗斯东部也有很多亚洲人,比如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但是在俄罗斯传统的观念里,因为历史的原因,去俄罗斯的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大部分都是比较贫穷的人,是去做苦力打工的。娅娜说:“这些观念导致许多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很穷。而且之前中国出了许多便宜又质量差的产品,像什么衣服呀餐具什么的,许多俄罗斯人觉得中国的产品都是低档次、低层次的东西。但是最近十几年吧,中国越来越多的高科技产品进入俄罗斯,像手机中的华为、小米什么都有,很多新的技术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现在俄罗斯人也知道中国发展的特别特别快,对中国人的印象开始变化。”

娅娜谈了她的亲身体会,她笑着说:“疫情之前,很多中国人去俄罗斯旅游,特别是到莫斯科等大城市旅游的人非常多,我记得以前寒假回国,我发现俄罗斯许多地方的广告牌都有俄语和中文。机场、商店等地方都有中文,为了方便中国游客,中国人在俄罗斯花钱很多,他们去商店买买买。我有时甚至都怀疑我是不是还在中国?”说完她哈哈大笑起来,中国人出国越来越多,购买力惊人,美国和欧洲等地方的商场里出现中文标识,这个现象可能也是全世界都能感受到的变化。

但是娅娜也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某些国人的低素质。她依然是笑着说的,但是眼睛里有了一些其它的味道,她说:“我发现大部分去旅游的人是老年人,可能都是孩子赚钱送他们去旅游。有些人可能是从农村过来的,不太讲究礼貌,有些事在中国你觉得没什么,但是在俄罗斯就不礼貌了,因为你是来做客,要尊重俄罗斯的习惯。”我立即插话说:“您举一个例子?”她想了一下就说:“我记得有一个报道,说有一个中国老太太在圣彼得堡乘地铁,不知道是不是内急,就直接蹲在车厢里拉屎尿。这是在俄罗斯媒体上看到的,这个影响非常不好。还有的老人,在公共场所带小孩随地大小便。这给人觉得中国人非常粗鲁。”

我一听也是无语了。娅娜已经给了我面子,她用“农村的老人”来表示这些不文明行为是那些接受教育少的人干的。其实,农村的老人也不都是受教育少、低素质的人,相反,去国外旅游的人,往往很少是农村的老人,这让我听了也很替某些国人的素质汗颜啊。

娅娜的直率让我佩服,能在我面前直言不讳说起这些,在感谢她告诉我这些的同时,我想挽回一点面子。我笑着说:“也许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普遍受教育程度的进一步提高,这些现象就会少的。”娅娜大概感觉到了我的尴尬,她马上说:“我觉得这些问题会越来越好的,因为我发现中国的年轻人很懂礼貌,他们很少有这些问题,他们还懂得尊重我们的文化,年轻人反而没这些个问题。”

她接着说:“我男朋友看到骑电瓶车的人不遵守交通法规时,常常会很生气。我有时会劝他说,不一定是他们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你不遵守交通规定的问题。有一次我和男朋友与小区里的人,因为宠物的关系发生了一些矛盾,惊动了警察。但是我特别佩服中国的警察,中国的警察处理纠纷很公道,会从两个方面分析问题,对事不对人,客观公正,而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我马上问她:“类似的情况假如在俄罗斯发生,俄罗斯的警察会怎么样的?”她很认真地说:“我感觉俄罗斯的警察不会这么客观处理这个问题,在俄罗斯的警察眼里,不管对错,都是外国人错。”我紧跟着又问道:“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

娅娜很认真的回答说:“我个人觉得有些俄罗斯人不怎么喜欢外国人,因为他们认为,到俄罗斯来的外国人都是那种底层的人,从内心来讲,并不尊重他们。而中国不是这样,中国人觉得你是人,我也是人,能比较平等看人与人的关系。”她的这一番评价,应该是出自于她自己在中国生活得到的体会吧。

这种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在她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更能得到体会。她是国际教育学院艺术团舞蹈队的教练兼队长,因为她从小在俄罗斯就接受过舞蹈训练,形体和形象都很好,学校的各种活动上,都留下了她们舞蹈队的身影。她说:“国际教育学院有一个艺术团,艺术团下分三个部,即唱歌、跳舞、摄影。学院常常组织晚会或者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什么的,然后我们学院组织艺术团的同学表演。我组织和给大家编导舞蹈节目,从小我特别喜欢带领大家一起组织开展活动。我们跳过国际民族舞、爵士舞等,因为艺术团里都是外国学生,这成为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说完后,她很是开心。

她明年就毕业了,说起她以后的打算,她说:“我的学习都是中等的成绩,也不能说学霸,也不能说很差,但是我不想读博了,研究生毕业后打算找工作。最好在南京找工作,但是如果在南京不好找,可能我会去到其他的城市去试试,但是一定会留在中国。今后有可能自己开公司,和男朋友一起在中国创业,促进中俄之间的贸易发展。”

说着说着还是回到了她的国际贸易专业上。娅娜应该是赶上了好时代,特别现在是中俄关系最好的时候,中俄贸易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我们结束聊天时,娅娜喝茶的纸杯里还有剩下的茶水,她向我告别后,我看她非常自然地顺手就把那剩下茶水的纸杯端起来,带上走出了门外,而没有让她用过的纸茶杯留在桌子上。这是一个非常小的细节,她自然而很有礼貌地要自己处理剩下的茶水,不让我来收拾。

看来这个小姑娘在漂亮的外表下,更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性格率真而又心细如发的人。小地方的细节都能自觉做得这么好,大的国际贸易一定能做得更好!娅娜可以的,我相信她。

欲读更多作者文章

请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feizx.com/hfbj/8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