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品牌塑造是一个体验系统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pf/a_4618897.html

刘海峰/年10月《管理新经》文摘

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不再以拥有的实际资产来衡量,而是以拥有的能够把经营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的知识资本来进行衡量。

整个商业世界将发生巨变。因此,新经济时代能够取得成功公司的领导者必须抛弃传统的、简单的线性思维,转向全面系统的思考,并依靠知识的运营能力创新竞争优势。

年10月第一版

第四章:品牌驱动经营战略(序)

品牌管理绝不仅仅是形象设计、广告传播及促销活动,而是一种思考方式,一项资源再造,一个动态的经营系统。

汽车品牌塑造是一个体验系统

汽车产品非同大众消费品。汽车的技术、性能是其品牌最重要的支撑。在当今中国百姓的重要消费构成中,除了房子,就是汽车。

消费者对其的性价比要求较为苛刻,绝不可能因为一句广告语,一个精彩的创意,就决定购买某一品牌的汽车,而是凭借体验和口碑的传播。

汽车的消费不是在购买的一瞬间完成,而是消费一个从购买到使用,以及处置的全过程。因此汽车品牌的销售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一个“体验系统”。

这就决定汽车品牌的推广不是一个价格或一堆广告促销所能解决的,企业在品牌推广中,必须具有长期的培养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体验的规划。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从原来的几年推出一个新车型到现在一年推出许多新车型,从原来以政府购买为主转变为以个体消费为主。

繁荣的车市直接导致了竞争的加剧,降价声此起彼伏,促销紧随其后,各厂家纷纷抢占着市场份额。

中国的汽车市场已进入高速的成长期,市场竞争还处于初级阶段,汽车厂商还大都以广告促销、渠道建设、产品推广的简单组合为主导,而且广告诉求也大同小异,并不能明确地传播品牌的价值所在。

价格战是没有赢家的赛跑

处于成长期的中国车市,由于需求旺盛,新的品牌不断出现。

中国轿车市场的搅局者是新进入的民营企业,华晨、吉利刚进入轿车市场时,手中的利器就是价格。

毫无疑问,这对形成轿车市场的充分竞争,给消费者以实惠,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开始时,老牌企业有些不适应,不过,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他们还是挺过了这一关。

比如,经济型轿车最低价的杀手锏,已经从吉利转到了天津一汽。

凭借“夏利”汽车的降价促销,终于可以擎起中档轿车低价旗帜,显示出国有企业的强大实力。

但是,这种缺乏技术创新,以价格战及短期市场份额为导向的正面交锋无论成败,老牌企业都很难成为最后的赢家。

[注:今天夏利品牌的衰落,可以印证当时的这一推断]

这种通过牺牲长期盈利,来获取市场份额的竞争风格是做和对手一样的事。

然而,伴随着这种成功,企业却长期处于低利润的水平。很难有资金和精力,持续加强投入技术创新。

用残酷无情和思维单一的努力来获取市场,会导致竞争趋同。也就是说,一个行业中的所有竞争对手在同一维度上进行竞争,这是一种零和的博弈。

当竞争对手依赖同一个供应商、提供大体相同的产品种类、特征和服务,使用相同的分销渠道,适应互相之间的生产过程,竞争就变成了沿着同一条道路的没有赢家的赛跑。

因为,以价格战为导向的经营体系,最终将会使整个国产轿车的品牌受到严重创伤,这一现象随着市场逐渐进入成熟期将会显现出来。

战略决定命运

这样的管理模式中缺失的环节就是战略。战略就是通过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价值混合体来取得独特的地位。

如果企业只把竞争界定在经营效率的意义上——同时改善质量和成本——便几乎不可能永远获得成功。

战略决定命运,独特战略更难模仿,战略竞争的真正意义不是规划与完善,而是系统的创新。

由于缺乏战略,每一家企业提供的都是价值几乎相同的产品,顾客只能被迫在价格上做出选择。

这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价格水平,并减少了利润。同时,竞争趋同导致了重复建设和严重的生产力过剩的趋势,这不但进一步消除了竞争者之间的差异,也伤害了整个行业。

当竞争重心转向价格,势力全面转移到购买者手中,盈利压力更大了。

尽管许多大公司也导入了品牌管理模式,但还没能真正地建立品牌战略管理系统,品牌管理还停留在所谓的品牌传播上。

随着汽车的品牌增多,竞争的加剧,卓越的品牌必将主导市场,今天如果汽车企业忽视了品牌系统的管理和建设,未来将会品尝苦果。

许多汽车企业对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中国的汽车市场不像日本、韩国,更不像欧美国家。

日本拥有精益的生产技术及知识产权,优良的性能使其汽车品牌声誉扬名世界;韩国汽车一统本国市场,外来的品牌根本无法抢占其国内市场;欧美是汽车工业的发祥地,拥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其汽车品牌在国际的地位极其稳固。

在中国,轿车发展史上最早有红旗、上海、北京吉普等品牌,而且在计划经济时代,研发能力低下,技术落后,生产能力极低。

如今“上海牌”已与德国大众合资,品牌已不复存在;长春一汽与德国大众合资,通过舶来的技术生产出新一代红旗,可是红旗也失去了往日的领导风采;北京吉普也通过合资生产切诺基,新型越野车独占市场一方。

现在还有吉利、中华、哈飞、奥拓、奇瑞等品牌,中国汽车市场可谓多种体制共存,多种形式同在,品牌种类也较多。

在汽车市场的每个细分领域,不同品牌在技术标准、质量状况乃至工业设计上进行着广泛的竞争。

这使得汽车制造商越来越难在市场上,对自己的品牌进行准确的定位,并与对手形成明显的区隔。

相应地,制造商必须在每个价格区间不断创新技术、改善质量、重视外观及其他优势,以维护市场地位。

汽车市场是一个变数极大、影响因素较多的市场,法国“标致”最早进入中国市场,开始时与桑塔纳一样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但后来表现平庸,也难免于厄运。

品牌驱动经营战略,通过正确的品牌定位,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来创建强势品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确立未来的市场地位极其重要。

对于成长中的中国汽车业来说,建立强势品牌极为迫切,今天的一切经营活动都应集中创造品牌价值,这对于未来能在汽车产业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尤为重要。

重新思考

互联网时代,又一次引发汽车工业的革命。工业互联网、3D打印、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区块链、卫星导航、电子地图、5G等,将会重构产业格局,消除产业壁垒。颠覆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以及消费者的汽车生活方式......

感谢:

腾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feizx.com/hfmy/52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