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之光长安自主万辆,中国汽车崛

大型白癜风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a_yqhg/180425/6192218.html

文/思远、孔鸾

前不久,长安汽车迎来了中国品牌万辆,也即是说,这万辆是长安系自主品牌,而不包括长安的合资企业。对于中国汽车来说,这的确是一次真正的里程碑事件。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国内车坛,还没有哪个中国汽车厂商销售达到万辆这个级别,仅有的,也就是一直领跑乘用车市场的主流合资企业经过30多年在中国市场持续销售的南北大众、上海通用。从年的万辆起,时隔仅7年,长安快速取得又一个千万辆。也就是说,这7年,长安自主品牌系列年均超过万辆,而在最近这两年,长安汽车现象级的表现,更是加快了万辆的到来。国企之光当下,新四化的浪潮风起云涌,汽车产业正经历着百年来最大的一次变革。面对新的国际竞争形势,国家高瞻远瞩,指示要“把民族汽车品牌搞上去”。中国车市以国企合资主导,影响力持续至今。但在乘用车领域,市场激烈自由竞争的背景下,长城、吉利、比亚迪一众民企脱颖而出,渐渐成为乘用车市场主角。长安汽车三代掌门人徐留平、张宝林、朱华荣(从右到左)但长安汽车是个例外,在当下民营汽车企业唱主旋律的乘用车市场,是最具发展潜力和后劲的国企,堪称“国企之光”。汽车是规模经济,没有一定的销量,难以普及其技术和产品优势,也难以形成持续的投资研发,形成良性循环。有趣的是,长安万辆自主品牌,正是在中国品牌强势崛起、中国车不断扩大市场占有率,也是在长安汽车SUV、轿车、新能源品系多点开花,齐头并进的情况下取得的。作为国企,长安汽车的表现突破了人们对传统国企的看法,成为当下表现最为优异的国企造车。这不但说明国企突破运营和管理体制,是事在人为,不能一直作为借口,也说明中国汽车崛起在销量上完全比肩曾经占据绝对优势的合资企业。“军转民”仅存的胜者众所周知,长安汽车同许多军工企业转向民用造车一样,其实过去有着非常坎坷的历史。笔者过去曾为此专门撰写过《军工车企之前生后世》,探讨许多“军转民”造车,如中航的哈飞、昌河,猎豹、江南等等。但现在看,惟有长安生存下来并壮大,完全走上中国车企领军者的角色。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从过去一直由合资主导的中国车市看,众多国有企业过去多少年来,躺在合资提供奶牛的温暖襁褓中,享受着从市场兴旺到井喷的好日子。长安汽车作为央企,但合资偏弱,没有其他国企央企动辄有丰田、大众、通用、宝马、奔驰、本田、日产这些国际强大品牌的市场优势撑腰。长安的合资伙伴有福特、马自达、铃木,后面才来了DS和林肯,没有强势合资支撑的长安,反而成了国企中发展最好的,这是为什么?款长安之星在国家倡导发展应该大力自主品牌后,“合资自主”、自主品牌的创建、发展,才像“硬性要求”一样,在国企中兴盛起来,合资自主成为短暂现象一去不返,国企大干自主品牌十余年,但是发展最强劲的是长城、比亚迪、吉利等一概民营企业。而这其中,以一款微面长安之星打遍天下的长安汽车,现在却发展成为表现最抢眼的国企,当年那些同样以微面造车寻求突破的企业,大家可以看看,都去了哪儿,惟有五菱。这又是为什么?三次创业,三次革新万辆,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一个里程碑,是长安汽车坚持不懈发展自主品牌的最佳证明。多年来,长安汽车在商用车、乘用车、智能汽车时代都“押宝”成功,绝非偶然。长安汽车经历数次创业,绝非是口号,而是自我革新。在历任领导层的规划下,企业使命和发展目标都紧密围绕市场发展趋势,所以每一个时期、每一个重要板块,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都踩中了时代的脉搏。这也印证了,在自由开放的车市竞争下,只要沿着市场导向的步伐,国企就有可能突破自我。这是长安汽车出众之处,它能够能够突破体制限制,大胆革新,使企业一直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其直接原因是领导层的战略制定合理得当,背后的根本驱动因素,却是长安汽车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的传承。战略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尊重用户、尊重规律的精神却是永恒的。尤其是始于年的长安汽车第三次创业,将长安汽车的发展带上了新的快车道。长安宣布从传统汽车公司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再一次高瞻远瞩,提前布局智能化,迎新一个新的汽车时代。三年后回头看,在智能化领域布局绝对是明智的选择。如今,长安汽车已建立了“六国九地”的研发格局,在传统燃油车领域打造出了蓝鲸动力系统;在新能源领域发布了匹配混动、七合一纯电动电驱系统等核心技术。在智能化领域实现了IACC、APA5.0、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feizx.com/hfmy/84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