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练护理学必看知识点执业护士初

点击图片可直接进入每日一练考场

↓↓↓

执业护士

痛风急性关节炎期初次发作常呈自限性,数日内自行缓解,此时受累关节局部皮肤出现脱屑和瘙痒,为本病特有的表现。

滑囊液或痛风石内容物检查在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针形尿酸盐结石,是确诊痛风的依据。

尿酸生成过多或不适合使用排尿酸药物的痛风病人,可应用抑制尿酸生成药物如别嘌醇,每次mg,每日2~4次,最大剂量mg/d。

痛风病人应多饮水,每天应饮水ml以上,最好次用矿泉水,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泄。

营养不良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随后患儿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以至消失,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对于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

引起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有:日光照射不足、维生素D摄入不足、生长过快、疾病与药物的影响等。

胸廓畸形多见于1岁左右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胸部骨骼出现肋骨串珠,以第7~10肋最明显;膈肌附着处的肋骨受膈肌牵拉而內陷形成郝氏沟;胸骨突出或凹陷。

血钙的正常值为2.1~2.6mmol/L,当血钙低于1.75~1.88mmol/L或血清钙离子浓度在1mmol/L时,即可出现惊厥、喉痉挛、手足拙搐症状。

血细胞起源于卵黄囊的中胚层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具有不断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增殖的能力。

初级护师

乳腺纤维腺瘤发生于卵巢功能期,原因为小叶內纤堆细胞对雌激素的敏感性异常增高,可能与纤维细胞所含雌激素受体的量和质的异常有关。

乳腺纤维腺瘤的高发年龄是20~25岁,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约75%为单发。

乳腺纤维腺瘤病人常无明显自觉症状,仅是发现肿块,质似硬橡皮球的弹性感,表面光滑,易于推动,缓慢增大。

手术切除是治疗乳房纤维腺瘤的唯一有效办法。

乳管内乳头状瘤多数病例发生在大乳管近乳头的壶腹部,瘤体很小,带蒂,有绒毛,有很多壁薄的血管,所以易出血

乳管內乳头状瘤病人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因头溢液污染衣服而引起注意,溢液为血性、暗棕色或黄色液体液体。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或腺管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乳头状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

乳腺囊性增生病发生于小叶实质者,主要为乳管、腺泡上皮增生。

乳腺囊性増生病的临床特点主要是乳房胀痛、肿块,部分病人有周期性,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多数为月经前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

乳腺囊性增生病若有不典型增生,对侧有乳腺癌,或有乳腺癌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者,以及年龄大、肿块周围乳腺组织增生也较明显者,行单纯乳房切除术。

主管护师

颅内容物包括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三者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颅内保持一定的压力。

颅内压正常值为70~mmH20(0.7~2.0kPa),儿童为50~mmH2O(0.5~1.0kPa)。

颅内压增高的病因有3种:颅内容物体积增加、颅内新生的占位性病变、颅腔容量缩小。

凹陷性骨折、狭颅症、颅底凹陷症等能导致颅腔空间缩小。

位于颅内大静脉附近的病变容易阻塞颅内静脉的回流和脑脊液的吸收,两者均可导致颅内压增高。

颅内压增高的后果主要是脑组织缺血缺氧加重脑水肿,使颅内压更趋增高,最终发生脑疝。

颅内压增高的3项典型表现是:头痛、呕吐和视盘水肿,被称之为颅内压增高“三主征”。

颅内压增高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

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特点是常在晨起或夜间时出现,咳嗽、低头、用力时加重。

机体代偿性出现血压升高、脉压增大、脉搏慢而有力、呼吸深而慢(二矮一高),这种典型的生命体征改变称为库欣反应。

婴幼儿颅内压增高可见囟门饱满、颅缝增宽、头颅增大、头皮静脉怒张等。

颅内压增高明显时,行腰椎穿刺有促成枕骨大孔疝的危险,应避免进行。

脑血管造影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主要用于脑血管畸形等疾病的诊断。

颅内压增高导致患者昏迷或者排痰困难者,应配合医师及早行气管切开。

急性颅内压增高患者最常用高渗性脱水药进行脱水治疗。

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原理是:通过改善血-脑脊液屏障通透性预防和治疗脑水肿,并能减少脑脊液生成,使颅内压下降。

冬眠低温疗法降温速度以每小时下降1°C为宜。

护士笔记APP每日一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feizx.com/hfmy/97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