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字化制造的起源新飞豹的研制

数字工业知识中心

新飞豹的全机数字样机有多个结构件,43万个标准件。20年前,我们在新飞豹的研制过程中基于三维数字化的模型,生成了三维工艺模型,最后用数控机床加工出了关键的结构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宁振波

新飞豹的研制

早在年,根据航空工业的发展和部队的使用意见,对飞豹的升级改造就已经开始。进入21世纪后,新飞豹设计定型并交付部队使用,官方名称为歼轰-7A。从外形上看,歼轰-7A采用了整体式的前风档,去掉了老飞豹机翼上的翼刀,并将老飞豹的单腹鳍换成了双腹鳍,使飞机的稳定性和载荷分布更为合理。另外,歼轰-7A采用了国产涡扇-9“秦岭”发动机。

不过相比于外形和动力系统上的这些小改动,歼轰-7A内部的升级改造才是真正的大手笔:

?歼轰-7A全面更新了各项航电系统;

?换装了更加先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使新飞豹的探测距离和作战效能得到了大幅提升;

?新飞豹还可以根据不同任务搭载与之配套的作战吊舱,让歼轰-7A变成了真正可以全天候作战的全能型选手;

?除了可以使用各种新型炸弹和反舰导弹,歼轰-7A还可以发射鹰击-91反辐射导弹,具备了战场电子对抗能力,受益于这套新型航电系统和雷达,歼轰-7A的对地攻击能力实现了质的跨越,脉冲多普勒雷达可以有效抑制地面杂波干扰,能够快速准确识别攻击目标,配合国产空地-88导弹、歼轰-7A还具有了远程对地精确打击的能力。

经过这一番大改,摇身一变的新飞豹终于打动了中国空军的芳心,于年正式列装空军部队,作为空军对地攻击的一把利刃,飞豹多次走出国门参加军事演习和比赛。比如在著名的“航空飞镖”比赛中,中国空军携歼轰-7A屡屡出战。新飞豹在与俄罗斯同类型先进战机的较量中表现非常突出,在年和年的比赛中,新飞豹两次力压俄罗斯战机夺得歼机轰炸机的头名。

新飞豹(歼轰-7A)是中国自主研制的中重型、超音速、全天候歼击轰炸机,是中国目前进攻性主战机种,被称为是中国唯一一款真正的歼击轰炸机。

新飞豹从年开始设计,到年7月1日完成首飞,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这是中国航空史上一个奇迹!

数字化的大规模使用,解决了两大关键问题,第一,在技术上采用了全数字样机的设计制造技术,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应用,而且应用在最为复杂的产品开发上;第二,在管理上,彻底打通了设计院与制造厂之间的组织墙壁,从而实现了设计与制造一体化。

数字化思维是决定性的力量

新飞豹,让数字化思维得到了大规模的工程应用。

新飞豹最后形成的数字样机有多个结构件,43万个标准件,从全机数字样机展示到最后的产品制造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如果用传统图纸设计方法,在实际工艺与制造过程中,按常规考量,估计也要有近张工程更改单,这意味着海量的修改工程,而第一次采用数字化设计的工程更改单,仅仅有张,也就是说,工程返工的数量,从六千张剧减到一千多张,工程量减少80%左右。这就是传统设计手段进化到数字化设计,所产生的令人赞叹的效果。

全数字化设计,减少了制造业最为头疼的:工程更改单--这往往是交货延期最主要的问题。20年前,我们在新飞豹的研制过程中基于三维数字化的模型,生成了三维工艺模型,最后用数控机床加工出了关键的结构件,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CATIA之父的祝贺

新飞豹的研发首次利用CATIAV5建立了全数字化样机,它的成功在国际上引起了重大影响。为此,年4月,美国波音专程到中国来学习。

CATIAV5是达索系统年基于Windows开发,采用了Windows+Intel体系,这是三维设计软件第一次使用Windows平台。从此,高端的三维设计软件每个人都可以用,PC机上可以用,昔日皇家宴,今入百姓家。全数字化设计开发进入PC机时代,大型复杂产品CAD工程应用,终于来到了寻常工程师的办公桌上。

CATIA之父FrancisBernard对于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使用CATIAV5构建了首个全飞机数字样机表示敬佩和祝贺,并邀请飞豹团队在达索飞机公司作了三场报告。

CATIA之父的祝贺信

数字化技术带来巨大效益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为中航第一飞机研究院(含现在的上飞院)和制造厂商西飞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当年的项目设计周期,由常规的2.5年缩短到1年,而工装准备周期则可以做到与设计同步,大大缩短了制造周期,保证了飞机的研制进度。

与此同时,数字化的设计带来了“搂草打兔子”的效果--数字化产品带来的知识可重用,充分体现在飞机的数字化研制上。在研制新飞豹的基础上一飞院的设计人员乘胜追击,在四年之内,一口气设计出三款飞机。

传统研制方法,至少十年才能设计制造一架飞机。不能重用既有的知识,是设计研发中最大的浪费,通过软件固化的模型、知识和前人的经验,让数字化充分展现神奇的组合与创新。

年,国防科工委启动了飞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18家单位参与研制,以新飞豹的数字化为基础,为航空工业打下了强大的数字化体系;同年,在第一飞机研究院建立了数字化办公室,我是第一任数字化办公室主任;年启动的航空发动机信息化项目;到今天,打造出了国内最高水平的数字化工业体系。

复杂产品研制管理体系直逼国外先进水平

中国的产品设计和产品生产,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是两个不同的利益群体,很难拿出统一的意见。当时新飞豹的总指挥黄强,下了重大决心,在他的领导下这个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开创了中国的先例。

?ARJ21-,国内外航空公司现在有好几十架在运营飞行,这是西安和上海的异地协同设计的成果。第一飞机研究院成立的时候,西安阎良是总部、上海是分院(即现在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两地异地协同研制;飞机结构由四个企业生产,上飞生产平尾,西飞生产机身加机翼,成飞生产机头,沈飞生产尾段,构成了大飞机专业化生产的基础。

?C客机研制的协同更广泛,成飞生产机头,西飞生产机身和机翼,洪都集团生产机身,沈飞集团尾段,上飞平尾,哈飞、昌河、航天所做复合材料构件,还有西子公司,是中国唯一进入大飞机供应链的民营飞机公司。下一步就是研制C,是中国和俄罗斯研制的双通道飞机,类似于波音//空客型号,都将使用全数字化的研制。

?运-20“一院六厂”DCE协同研制环境,使承担运-20研制的六家工厂最优能力得到有效集成,充分发挥了中航工业多个优异中心(COE)的优势,形成了飞机多厂所一体化研制的新模式,最终实现了整个研制过程中的工程协同、管理协同、沟通协同。这个高度协同的新模式,使得运-20设计周期缩短40%,海量工装得到大幅减少,工艺装备设计周期缩短了40%,生产准备周期缩短了75%,机加零件的数控加工率达到94.6%,数控弯管率达到%,制造周期至少缩短了30%。

中国采用了两大研制核心技术:第一是MBD技术;第二是全飞机异地协同制造技术,建立了DCE工作环境。按照军委副主席张又侠的说法,第一次构建了大型复杂产品的现代研制管理体系,整体水平直逼国外先进水平。

运-20飞机全机数字样机是中国历史最大、零件种类最多的数字样机,全面采用了全三维在线关联设计样机构建技术,是样机实时构建、飞机多专业设计数据全面共享的典范,把中国数字样机设计技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限时抢购~~《铸魂:软件定义制造》作者签名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feizx.com/hfsm/78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