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能冶好吗 http://pf.39.net/bdfyy/dbfzl/160319/4793212.html
沪指震荡下跌钢铁股表现强势
今日,沪深两市股指双双低开,随后沪指在券商股提振下翻红,短暂整理后,题材股带动大盘持续上行,一度站回五日线;临近午间收盘,再度下挫,午后大盘再度下探,临近收盘,股指有所回升。截至收盘,沪指下跌0.28%,报.48点,深成指下跌0.3%,报.96点,创业板指下跌0.59%,报.12点。
板块方面,钢铁、充电桩、互联网、纺织服饰、智能交通等板块涨幅居前,航空、文教休闲、半导体等板块跌幅较大。
截至收盘,钢铁板块上涨0.89%,太钢不锈涨停,抚顺特钢、大西洋上涨逾6%,东方铁塔、法尔胜、新兴铸管等个股涨幅居前;
军工板块整体集体大涨,其中际华集团、北方国际涨停,成飞集成、哈飞股份、中国重工等也涨幅居前;
纺织服饰板块上涨0.59%,际华集团、常山股份两股涨停,浙江富润、联发股份上涨逾4%,江苏旷达、嘉欣丝绸、金一文化、红豆股份等多股涨幅超过3%;
国内外利空消息继续折磨着行情,如外围市场方面,上周,标准普尔与纳斯达克指数都创下自年5月以来的最大周跌幅,而道指今年以来的涨幅更被全数抹平,这也影响到了A股中的科技股,尤其是国内市场在历经多年熊市后,各路资金纷纷借此番上涨解套,都处于敏感期,近期也出现了大小非解禁的高峰。
资金面,融资盘这几个月来持续飙升,成为增量资金的主导力量,但是,这种典型的高风险偏好的趋势投资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年以来融资融券行为的活跃程度与市场的相关性增强,融资融券余额10月9日已达亿元,8月1日只有亿元,而年初仅有亿元,无论是融资、融券余额还是融资、融券的买入和卖出金额均与沪深指数的相关系数高于0.7。因为融资融券最大的特点就是拥有明显的助涨助跌,而9月的长阳反弹本身就积累了较多的利润,这个在8月时也出现过,7月长阳后的局部派发压力,同时10月也面临着政策利好兑现的情况,所以资金面的动态改变是要股民重视的。
技术上,随着节前上影线频出之后,节后行情是下影线频出。近几日的行情,先抑后扬的走势反复出现(如周一早盘沪深两市纷纷跳空低开下行,各路资金纷纷出逃,指数随之放量下跌,一度跌破点位,向20日均线寻求支撑,之后指数才开始缓慢攀升),下影线频出,盘中跳水频繁,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说,在股价经过一轮涨升后,K线图上出现如此“吊颈”线,意味着行情出现反复,10月行情振荡的意味渐浓。
尤其是从政策角度来看,十八届四中全会和沪港通推出,都是重要的事件,但这两大原本利好的预期目前都存在利好兑现的可能。从四中全会角度来说,虽然市场普遍认为其在改革上会有突破,但究竟会在那一方面给予超预期的政策支撑很难说;而沪港通方面,在沪深两市反弹了近20%之后,实际上相关机会已经被市场挖掘,资金进一步追高的可能性很低。
就在国庆后的三个交易日内,ETF投资者们在逢高出货。根据沪深两大交易所公布的ETF份额信息,上周3个交易日90只ETF合计出现13亿份净赎回,按照各ETF的成交均价估算,约有30亿元资金从ETF中流出。几只主要ETF均呈现资金流出格局,其中华泰柏瑞沪深ETF上周份额缩水5.9亿份,约有14.81亿元资金从该ETF中流出,成为资金赎回重灾区。嘉实沪深ETF、易方达深证ETF、华夏上证50ETF资金也分别流出3.4亿、3.4亿和2.6亿元,华安上证ETF和华夏沪深ETF资金流出也都在1亿元以上。这也是蓝筹ETF在三季度持续净赎回之后,再度出现份额缩水。
不仅沪深两大交易所上市的主要ETF普遍缩水,在港交所上市的RQFII-ETF10月份以来也出现明显资金净流出。其中,博时A50ETF净赎回1.亿基金单位,约合4.8亿元,南方东英A50ETF和易方达中证ETF也分别出现4亿元和2.3亿元的资金流出,这3只ETF合计资金净流出达11亿元。
在市场波动加大的情况下,前期相对乐观的研究机构的观点也开始转向谨慎。从近期发布的策略报告看,多数分析师都认为市场会经历一段相对明显的调整过程,建议投资者10月采取逢高获利了结的策略。
总体来看,研究机构看淡短期市场的理由主要有三:
首先,外围股市波动加剧。申银万国分析师指出,近期欧美股市大跌,对海外市场风险的继续发酵不可不察。与近期A股市场的火热相比,海外市场十分动荡。经济数据方面,全球PMI连续3个月下滑,显示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德国8月数据下滑明显,出口萎缩5.8%,创年1月以来的最大跌幅;尽管美国就业数据显示向好,但外围经济增长放缓引发美联储担忧,加上近期美元强劲升值使得美国国内通缩压力加大,FOMC会议纪要意外偏鸽派,暗示对加息趋于谨慎。海外市场风险偏好下行,加上对中国经济前景有所担忧,导致近期资金持续流出中概股,10月2日-8日外资流出中概股9.8亿美元,这一趋势已持续四周,累计流出23.9亿美元,其中80%是由专投中国股票基金的赎回导致,周均流出6亿美元。申银万国认为,海外风险的进一步发酵或波及A股市场,尤其是海外小盘股的暴跌对于国内小市值股票的映射作用值得 其次,三季报披露窗口开启,业绩压力增大。银河证券分析师表示,8月国内宏观数据显示经济仍在缓慢出清轨道上,工业、投资、消费、出口均有不同程度调整,在刺激力度减弱后,经济趋势也在减弱。总体看,三季报披露阶段,预计业绩对市场的推动力不强,甚至可能成为压制因素,建议规避个股的业绩风险,并因此对10月行情相对谨慎。
最后,政策预期提振效果可能边际递减。兴业证券认为,“沪港通”等提升市场风险偏好的事件面临兑现,股市存在利好“见光死”风险。A股市场此前对于改革充满了“朦胧美”,但随着朦胧预期的面纱临近揭开,市场短期面临不确定性风险。此外,“沪港通”本身所带来的短期外资流入未必充沛,而AH相对溢价也已经基本消除。随着“金九银十”行情兑现各种政策利多预期,10月中后期市场的风险偏好可能阶段性转向,并给市场带来下行风险。
整体来看,多数研究机构近期都建议投资者在10月适当降低股票仓位,并把持仓向医药、环保等前期涨幅不大、确定性较强的板块倾斜,并等待更好的中线建仓时机。
指数大幅波动背后,险资、公募基金等机构纷纷动手调整持仓结构。
“我们卖了一些小市值品种,将一些缺乏基本面支撑、没办法长拿的股票踢出去,换成增长相对确定的消费医药股。”深圳一位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
机构集体调仓防御行为的背后,代表着他们对10月股市的判断已由积极做多转向主动防御。
“驱动这一轮行情上涨的因素正在减弱。”上海一位保险机构投资经理坦言,他对10月市场的态度变得非常谨慎,目前策略是等待市场调整的信号。
机构调仓防御
国庆节后四个交易日,保险、公募基金等市场主流的资产管理机构,纷纷调仓转向防御。
“10月主要是调结构,增持了医药股。”前述上海保险资管的投资经理透露,其管理的保险账户持仓比例只有50%,其中有1/3的仓位配置在医药股。相比国庆节,该账户在医药股的配置比例增加了10个百分点。
“一是医药行业今年以来的整体涨幅排在后面,一旦市场调整,会比较抗跌;二是医药行业的负面因素均已经披露,年内不会再有负面消息冲击。”前述保险资管投资经理介绍。
10月以来,公募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同样转向防御。他们增持的行业以消费和医药为主。
“公募基金最近变得谨慎,调仓都是往消费和医药上加。”深圳一位股票型基金经理指出,10月8日,云南白药(.SZ)冲击涨停,背后的加仓主力就是公募基金。
龙虎榜数据显示,10月8日,云南白药买入金额最大的五个交易席位中,有1个是机构专用席位。而当天涨停的丽珠集团(.SZ),买入金额最大的五个席位均来自机构,合计买入金额.54万元。
当机构忙着买入稳定增长的消费、医药股票时,一边也在抛出具有业绩风险的“地雷股”,以及没有基本面支撑的题材股。
“大家卖出预期比较一致的是前期热炒的并购重组类小公司,它们的特点是股价上涨前的市值还不到20亿元,但短短一个月,市值就翻了一倍。”深圳一位混合型基金经理透露,他已清掉了这类并购题材概念股。
华南一位成长型基金经理亦做出相同的投资决策。“小市值股票炒并购题材概念,但其并购业务进展较慢。”在其看来,这类标的上涨的驱动因素是并购故事,缺乏基本面的支撑。
除了卖出小市值题材股外,基金经理在10月调仓中卖出的标的还包括三季度业绩低于预期的品种。
“有一些业绩明显低于预期的公司,还是会回避一下。”前述华南一位成长型基金经理透露,对于三季报中会出现业绩“地雷”的投资标的,他在10月13日前已提前做了“处理”。
机构纷纷调仓防御的行为,代表着他们对10月股票市场的态度变得谨慎。不过,他们目前的投资策略并非做空,而是等待市场调整的信号。
“我们公司内部有基金经理减仓,但多数还是以调结构为主,仓位还是在80%以上。”一位在招商银行大厦办公的基金经理坦言,机构担忧市场在10月会迎来一场比较大的回撤,但在出现明确的信号前,还不敢大幅做空。
广州一位基金经理亦坦言,他对10月的市场方向“看不清楚”,目前正观察盘面的信号。
“最近两个月的市场上涨与宏观经济的关系并不大,现在就看市场情绪的变化,重点观察强势股票的走势。”前述广州基金经理认为,A股有调整的需求,但截至10月13日,他还看不到明确的调整信号。
等待市场调整信号
尽管没有哪家买方机构明确指出10月的策略是回避风险,但记者采访发现,市场预期已经由看多转向谨慎看空。其中,导致他们改变想法的影响因素包括沪港通、四中全会、融资盘等几个要素。
“市场原本预期13日会公布沪港通开闸的时间点,按提前两周公布的要求,沪港通的开闸时间有可能推迟。”前述保险机构投资经理指出,目前市场对沪港通的时间点由10月27日推迟到11月上旬。
除沪港通因素外,让机构态度由看多转向的因素在于对四中全会预期的改变。
“这一波行情中,赚钱效应明显的主线是改革,市场给了非常高的预期。下一周即是四中全会召开,政策预期对市场行情驱动的边际效果会减弱。”上海一位混合型基金经理认为,除非政策超出预期,否则对市场都不会带来利多影响。
此外,买方机构的谨慎心态,跟当前主流卖方机构转变态度有关。
10月13日,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发表的策略标题为“值得躲避的暴雨,为了走得更远”。
“随着金九银十行情兑现各种改革利多,10月中后期,市场的风险偏好可能阶段性转向,因此,融资盘获利回吐,叠加基本面的负面因素,可能给市场带来下行风险。”张忆东表示。
“融资盘最近几个月来持续飙升,成为增量资金的主导力量。但这种典型的高风险偏好的趋势投资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防范踩踏风险。”张忆东指出,10月9日,融券融券余额已达到亿元,而8月1日只有亿元,年初则仅有亿元。
对于10月市场可能会来临的调整,机构判断小盘股将是高风险区。这种判断是基于欧美市场的负面映射。自9月8日开始,由科技股组成的纳斯达克指数以及海外中概股均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
“全球经济和股市持续调整,A股也难以独善其身,虽受短期情绪提振,但仍有隐忧。”申万分析师谢伟玉判断,目前A股的隐忧是海外市场的负面隐射,尤其是纳指等中小板回调,对创业板或有滞后影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