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治疗白癜风好 https://m-mip.39.net/pf/mipso_7497572.html
专注于药材食材大数据的工作室
欢迎转载,需署名并注明来自天地云图药材大数据工作室
1
[摘要]本研究通过政策、价格和指数等多维度数据解读,剖析了年国内中药材行业生产、需求和流通市场现状。通过分析发现,优质优价药材在价格方面得到有效体现;中药材质量整体提升,问题品种较为集中;中成药产能和销售价格下滑,但利润同比上升。同时,基于数据统计,发现艾叶、三七、阿胶等“药食两用”品种市场需求量增幅较快;槐花、鱼腥草等小幅下降。年国内中药材流通进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中药”的电子商务模式快速发展,传统中药材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年中药市场行情将高于年,市场趋势、供需格局以及产业结构即将发生巨大变化。动物用中药饲料市场出现巨大缺口,或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新切入点。[关键词]中药材市场;政策;价格;产量;质量;流通市场;趋势展望
—年是国内中药材行业新旧格局的交替期,产业优胜劣汰加剧,传统市场和经营者面对的境况日益艰难。中药材行业低端重复,产能出现过剩,行情持续低迷。到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全球食品价格上涨影响,国内中药材行情小幅反弹。生产过热势头得到遏制,中药原料质量和工业企业整体盈利水平有所提高,这表明中药产业链不断优化,正在向着健康、可持续的现代化方向迈进。1
政策环境
近年来,中医药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政策支持的规格和力度也持续提高(见表1)。年,中医药行业扶持力度有增无减,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以国务院名义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政策红利不断加码。多省、市、自治区由主要领导挂帅付诸行动,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正处于历史上最佳发展机遇期。表—年中医药关键政策及有关内容
序号
发布时间
文件名称
发布单位
有关内容
1
年3月
《关于做好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备案有关事宜的通知》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
抓紧完成传统中药制剂备案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备案品种事中事后监督。统筹做好传统中药制剂品种的审批与备案的衔接[1]。
2
年5月
?《关于发布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规定的公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对来源于国家公布目录中的古代经典名方且无上市品种的中药复方制剂申请上市,实施简化审批。提交“经典名方物质基准”有关的申报资料[2]。
3
年7月
《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明确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开展质量风险评估,制定有效的生产管理与质量控制、预防措施。鼓励企业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质量管控。制定符合生产实际的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企业负责人应当对中药材质量负责[3]。
4
年8月
《关于加强中医药健康服务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部
促进中药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新药研发。创新发展中医药健康养生产品。提升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4]。
5
年8月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鼓励中药材企业到贫困地区建设中药材基地[5]。
6
年12月
《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年)》
农业农村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到年建立道地药材标准化生产体系,到年健全道地药材资源保护与监测体系[6]。
7
年3月
《关于开展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
商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到年,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全国布局基本完成。促进中医药服务出口的政策体系和监管规则初步形成,形成一批中医药服务世界知名品牌;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示范带动效应彰显,发展经验逐步推广至全国[7]。
8
年8月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年)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中西药品种数量基本持平,中成药增加83个。医保品种共个,中成药个,占比49.98%[8]。
9
年10月
《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
一、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二、发挥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三、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四、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五、促进中六、改革完善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9]。
10
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卫生与健康事业中的独特作用。加强中药的保护与发展,充分体现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其在预防、保健、医疗、康复中的作用。
2
年国内中药材市场总结
2.1受多重因素影响物价出现结构性上涨
1
年4月 起,随着美国玉米价格上涨,加上非洲草地贪夜蛾危害,我国玉米指数一路上行,从3月下旬年度最低值的1.元/kg,上涨到8月29日年度最高峰1.元/kg,环比上涨7.95%,出现近8年最大涨幅。生猪价格历来是物价指数重要组成部分,年国内生猪价格整体触底反弹后持续回升,下半年明显上涨,11月份冲高小幅回落后整体高位震荡前行。年1—2月,国内外生猪11.30元/kg,12月27日33.53元/kg,涨幅达.73%(见图1)。图1年国内玉米和生猪价格运行图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2.9%,涨幅较上年增长0.8%,控制在3%的预期目标范围内。2.2食品价格波动引起中药材价格错峰上涨
通过大量数据对比,笔者发现联合国食粮及农业组织所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食粮组织价格指数)与中药材天地网所发布的中药材综合指数(中药材综合指数)紧密关联,两者保持错峰相关性,即中药材价格下行多在全球食品价格下行6个月左右发生[12-13],见图2。
图27—年食粮组织价格指数与中药材综合指数对比图
截至年11月,食粮组织价格指数平均为.2点,同期增长9.5%。受肉类和植物油价格显著上涨推动,11月食粮组织价格指数上扬加速,上升至自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见图3。
图—年全球农产品价格指数运行图
在农产品行情波动背景下,国内中药材行情出现周期性波动,呈现“粮食—饲料—生猪—农副产品—中药材”价格连锁反应。在“药粮价变化比差值”的作用下,国内中药材行情出现错峰周期性波动,具体表现为一下几点:1)反映国内中药材价格整体行情的中药材综合指数在生产过剩大背景下,依然小幅上行。年1月1日,中药材综合指数开盘点位.60点,到12月31日为.21点,年度上涨2.62%(见图4)。2)与农产品关联紧密的薏苡仁、干姜、莲子等药材价格快速上涨。3)多年在成本线上挣扎的廉价药材价格纷纷反弹,如川芎、生地、郁金等。
图4年国内中药材综合指数运行图
2.3年中药材涨跌品种分析
在年的中药材综合指数构成品种中,涨幅前10位中有9个品种涨幅超过%(见表2),为近3年最高水平,与年翻倍品种数量持平。
年涨价品种呈现以下特征:一是“植物抗生素”类药材受疫情影响,年度涨幅明显,如穿心莲、藿香、板蓝根和大青叶等;二是进口及香料类药材普遍上涨,如豆蔻、肉豆蔻、没药、八角茴香等;三是大宗农副产品类药材涨势惊人,如薏苡仁、干姜等;四是多年低价药材触底反弹,如郁金、川明参、川牛膝、瓜蒌等;五是加工类药材出现涨价,如人工牛黄、冰片等。
表2年中药材综合指数构成品种涨幅前20位
序号
名称
规格
基准价格/元
最新价格/元
涨幅/%
1
穿心莲
广西统
4.30
13.00
.33
2
人工牛黄
统
.99
.00
.73
3
豆蔻
进口
52.00
.00
.23
4
狗脊
广西统
6.50
15.50
.46
5
藿香
统段
4.50
10.00
.22
6
郁金
统个
10.00
22.00
.00
7
广金钱草
全草统
5.00
11.00
.00
8
蛤蚧
中对
10.00
20.00
.00
9
独活
柴统
14.00
28.00
.00
10
罗汉果
小个
0.33
0.65
96.97
11
薏苡仁
进口95米
8.50
16.50
94.12
12
板蓝根
黑龙江统个
8.00
15.50
93.75
13
川明参
四川统个
27.00
52.00
92.59
14
郁金
广西统个
12.00
23.00
91.67
15
川牛膝
统个
19.00
35.00
84.21
16
干姜
粉统片
12.00
22.00
83.33
17
山茱萸
5%核新货
25.00
45.00
80.00
18
土茯苓
统片
18.00
32.00
77.78
19
瓜蒌皮
丝
8.50
15.00
76.47
20
没药
进口统
24.00
42.00
75.00
年,跌幅靠前品种下跌的主要原因为产能过剩,特别是前几年“天价”的蔓荆子、吴茱萸、覆盆子等,在年价格持续下行;而冬虫夏草、铁皮石斛等品种也走下“神坛”,价格连续3年下行,引起市场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