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左鸣谈中航工业如何靠不停的跨国并购来找

乌鲁木齐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jc/140928/4484869.html

中航资本、中航飞机、成飞集成、中航动力、中航机电、中航重机……这些年中国资本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军工股,全部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旗下的上市公司。

拥有29家境内外上市公司、集团资产总额高达亿元,资产证券化率超60%,毫无疑问中航工业是央企之中最善舞资本的一家公司。

依靠资产证券化为庞大体量的中航工业搭建一套“造血干细胞”,在其掌门人林左鸣来看,也是行业特性所致。

虽然国产大飞机大型运输机参加了第十届中国航展,C客机和蛟龙水陆两栖飞机这两款大飞机在年都进入总装阶段,但在航空发动机这一核心层面,中国航空工业与国际巨头仍有不小差距。对于想要后发制胜的中航工业来说,航空发动机这个需要巨大投入的产业,资金问题仍是最大的拦路虎。

“中国发动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在于我们能有多少钱可以拿来打水漂。”林左鸣坦言,投资大、长周期、实验性等发展特点,让发动机制造成为不折不扣的“烧钱”行业。

中航工业要如何找钱?

据公开资料,中航工业从年到现在,旗下上市公司筹集资金达到了亿元。而未来,“中航系”上市公司都会进一步明确业务增长点,并通过资产注入、整合重组等方式,提升中航工业的资产价值,并融得更多资金。

显然,仅靠航空主业自我造血来推动航空的不断发展很困难,所以中航工业采取产融结合、军民融合的思路,倚重非航空的民品或者服务业赚钱,再反哺主业。

受军工领域保密性,高度政治性,以及国防特性的影响,军工企业往往给人神秘、封闭的印象,而林左鸣却要打破这种固有格局,以开放的姿态,实现融合发展。

自执掌中航工业以来,林左鸣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引导优势非公有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加速军工和民用技术相互转化。

距离自工业时代越来越近,像中航工业这样的高端制造业是否要整体升级换代?面对日趋紧迫的资金压力,其资产证券化是否提速?频繁的资本运作,筹措到的巨量资金将流向何处?中国的航空产业,最终能否避免俄罗斯式陷阱?从全产业链发展到全价值链变革,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大幕拉开之际,拥有最多公众公司的中航工业无疑给市场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航系资产重组

长期受思维定式和陈旧机制制约,中国军工企业资产证券化率仅为30%。

相比发达国家的军工企业,譬如GE、洛克希德马丁等基本实现整体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绝大多数中国军工企业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往往只是其资产的冰山一角。

年,国内A股市场中,军工股在提升军工资产证券化率的大背景下,资产注入预期增强,相关股票全线上涨,为牛市行情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这其中尤以“中航系”最为抢眼,有市场人士评论:“资产重组看军工,军工改革看中航”。

年开始,中航系旗下上市公司资产运作令人眼花缭乱。“中航工业IPO的需求已经不大,尽管中航系的上市公司市盈率普遍偏高,但是概念强。”业内分析师判断,现在正是中航工业进行资产重组的最佳时机。

按照资产证券化达到80%的目标,中航工业的资产整合势必驶入快车道,核心逻辑是按照各自业务板块进行专业化整合,将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形成专业资本平台。

一个板块一个专业平台,中航飞机(.SZ)是飞机业务平台,中航动力(893.SH)是发动机业务平台,中直股份(038.SH)是直升机业务平台,中航电子(372.SH)是航电业务平台,中航机电(.SZ)是机电业务平台。近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feizx.com/hfmy/46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