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沉寂多年的哈飞汽车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根据工信部6月15日公布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批),哈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变更”为哈飞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为于松涛。
事实上,两家公司并非取代关系,哈飞制造是一家新成立的合资公司,大股东为北京金唐奕丰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唐奕丰),对哈飞制造的持股比例为90%,哈飞股份持有其10%的股份。
此次合资,哈飞股份是以生产资质与厂房设备等入股,而金唐奕丰入股除需投入资金外,还需帮哈飞股份偿还10亿元债务。
近年来,哈飞股份整车业务亏损严重。此次通过成立合资公司,哈飞股份将剥离整车业务;金唐奕丰则可借用哈飞股份的生产资质,顺利进入汽车市场;而新合资公司哈飞制造未来将以新能源汽车业务为发展重心。
哈飞股份整车业务被剥离对于此次哈飞股份“变更”为哈飞制造,哈飞股份内部人士称,两家公司仍同时存在,并非取代关系,“两个不是一回事,工信部公告里是说(哈飞股份的)汽车生产资质变更给了哈飞制造”。
该人士进一步表示,哈飞股份仍然存在,但整车生产资质已完全划给哈飞制造,未来,哈飞股份将以汽车零部件业务为主,主要供给长安福特等汽车厂商。
据了解,在资质划转后,哈飞股份将完全剥离整车业务,而“哈飞”品牌将由新合资公司——哈飞制造继续经营。在新合资公司中,哈飞股份主要是以品牌、生产资质和厂房设备等入股,持股比例为10%,而大股东金唐奕丰除投入18亿元的注册资本外,还需帮哈飞股份偿还10亿元债务。
哈飞股份内部人士称,正是因为亏损严重、负债太大,哈飞股份整车生产已停了好几年,随着金唐奕丰帮助偿还债务,哈飞股份将解决拖欠供应商款项等问题,未来可更好得发展汽车零部件业务。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数据显示,年,哈飞股份仅售车38辆,去年更是一辆未售,其整车业务面临的困境,可见一斑。
“哈飞”作为国内家喻户晓的微面品牌,年,其汽车年销量一度达到12万辆,这在当时已算不错的销量成绩。然而,此后哈飞发展急转直下。年,哈飞股份并入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但直至今日成立新合资公司,其发展颓势一直未得到有效扭转。
仍为长安福特代工在整车业务连年亏损的情况下,将整车业务剥离、解决债务问题,进而专心发展零部件业务,正是哈飞股份进行此次合资的战略目的。而对金唐奕丰来说,主要看重的是哈飞股份的汽车生产资质。
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发现,金唐奕丰是去年5月才正式成立的新公司,于松涛为公司自然人股东、公司监事。尽管公司名称带有“新能源汽车”,但金唐奕丰并不具有新能源或传统汽车的生产资质。
公开资料显示,哈飞汽车在电动车生产上有技术贮备。早在年,哈飞汽车就推出过一款“赛豹电动车”,该车通过与美国CODA公司合作,采用赛豹轿车底盘,以及天津力神的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可实现最高公里时速、单次充电行驶公里的技术水准。当时该车计划出口美国市场,但是后来由于CODA公司运作失败,导致哈飞电动车计划搁浅。
金唐奕丰入主哈飞制造后,从汽车生产资质到技术专利,哈飞股份最核心的东西都将转移到哈飞制造上,新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将以新能源汽车为重点。未来,哈飞制造将以新能源汽车为主,也可能会有传统燃油车,但数量不会很多。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哈飞甩掉了沉重的债务包袱,通过成立新合资公司进军当前炙手可热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这种方式对哈飞来说算是一条自救之路,但新能源汽车的热度能持续多久,后来者哈飞制造能否借新能源之力重回市场?对哈飞的考验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减少减除债事最佳出口|专业为债事者提供服务
--